薩科齊的悲劇
對薩科齊來說,高遠的目標和無奈的現實,勃勃的雄心和平庸的手段,這是他的國內外改革難以奏效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不僅是薩科齊的悲劇,也是法國的悲劇。
對薩科齊來說,高遠的目標和無奈的現實,勃勃的雄心和平庸的手段,這是他的國內外改革難以奏效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不僅是薩科齊的悲劇,也是法國的悲劇
1月29日,大約250萬法國人在全國約200個地區舉行罷工,表達對生活每況愈下的擔憂和對政府救市計劃的不滿,一些中小城市幾乎半數人口出動。這是法國“20年來規模最大的工人集會”。
表面上看,游行是金融危機所致。過去幾十年,受華爾街金融創新的鼓舞,歐洲銀行借貸的杠桿率比美國還高;再加上華爾街發行的垃圾債券很大部分賣給了歐洲金融機構,歐洲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甚至比美國還深。不僅如此,法國經濟近年來持續低迷,抗風險能力本來就低。1月中旬,歐盟委員會發布經濟預測報告認為,2009年法國經濟衰退明顯,經濟增幅將是-1.8%,失業率也將攀升至9.8%。然而,法國政府制定的刺激經濟計劃,似乎只顧著拯救銀行業和汽車業,對普通人的疾苦麻木不仁,有游行傳統的法國人義不容辭地走上街頭表達意見。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薩科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