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日3 |關注早期發展,奠定美好人生

聯勸公益與救助兒童會攜手推出2022年世界兒童日系列傳播倡導活動,呼吁公眾一起關注0-6歲兒童早期發展,聚焦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倡導非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并為公眾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學齡前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早期發展奠定了兒童未來人生發展的方向和基礎。本次專題采訪聚焦消除暴力管教,與救助兒童會家庭保護項目總監馮浩殷、善導·童享家負責人周桂英、一土教育聯合創始人申華章、情緒力研究所創始人孫瑩、知名自媒體育兒博主灰爸和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項目顧問吳錦容等多位兒童發展領域專家進行一對一深度交流,探討新型家庭教育模式的開展,共同呵護更多兒童,特別是城市流動兒童的美好童年。

我們常說的“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是在提醒人們抓住一年和一日中的“黃金期”,在最寶貴的關鍵時刻里積極完成工作。對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成長也有一段“黃金期”。哈佛大學關于兒童發展的研究證明,生命的頭幾年里,大腦每秒鐘就有100萬個新的神經連接發生,而這種連接的建立需要環境積極的刺激。在這段時期與孩子進行積極的互動,為孩子提供友好的環境,及時回應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等,就能夠給予孩子大腦發育所需的“早期刺激”,為他們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孩子成長“黃金期”便是兒童早期發展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兒童早期發展中的“早期”指胎兒期至8周歲,其中0-3歲尤為重要。

然而,由于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兒童心智尚不成熟,接受能力有限,父母可能會擔心“說的話”孩子“聽不進去”,擔心自己的教養手段和方式不適合孩子,或是不能對孩子起到正面作用,因而錯過孩子發展的黃金期。

正向教養提倡尊重兒童權利,在非暴力的環境下通過積極的教養理念、態度與行為替代體罰和責罵,通過基于尊重的溝通,協同兒童一起解決問題,使兒童從中學會尊重和自立,從而建立親密而友好的親子關系,助力孩子走過成長“黃金期”。

兒童早期為什么是成長“黃金期”

如果將孩子的成長過程比喻為植物生長的過程,兒童早期發展階段便是植物的生長期。生長期中的植物能夠高效率地吸收養分,完善根系,快速生長。

從生物基礎看,0-3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大腦的容量和功能變化巨大,大腦的可塑性強,早期的、豐富的刺激,可以有效促進大腦發育。

從學習內容看,兒童在0-6歲這個階段進行的學習,不僅僅指學習物品的名稱、認知顏色等,而是指兒童通過探索周圍的環境,獲得動作、認知、語言、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過程。

當嬰兒一出生,他們就開始從他人那里獲得社交技能,主要通過微笑和眼神交流、說話和唱歌、建模和模仿,以及“揮手再見”等簡單的游戲獲得。玩杯子和罐子等日常用品可以幫助孩子了解物品以及如何使用它們。閱讀書籍可以讓孩子們命名事物,以及建立好奇心、想象力和知識。

生活學習、與人互動、與社會和自然環境互動、自我探索是兒童早期發展的主要途徑,包括多種類型的生活體驗、游戲、互動等。兒童的早期學習是認識世界、與環境互動、積累經驗、獲得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促進兒童在動作、認識、語言、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大腦發育,為日后的學習和健康生長奠定重要基礎。

救助兒童會0-3歲親子活動,寶寶自由探索玩具

處于早期發展的兒童需要什么

安全而穩定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兒童與外界建立的第一份緊密的關系,互動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感受到自己被愛,就會更自信、更主動,自我效能更高,有利于兒童在今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安全而穩定的親子關系是最佳的?!鞍踩笔侵刚兆o人能夠及時滿足嬰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需求,包括安全的環境和適宜的養育照護?!胺€定”指沒有頻繁地更換主要照護人,嬰幼兒和養育人之間的關系相對穩定,也指養育人的照護方式相對一致穩定。

孫瑩老師曾在采訪中強調,家長需要與孩子產生聯結感,與孩子進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如果孩子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情感,就會與父母情感關系斷裂。親子關系的裂痕一旦產生則很難修復,并可能在孩子成長后期激發更深的矛盾。

關于促進親子情感聯結,孫瑩老師給出了一些親子溝通時簡單高效的小tips:

① 即使工作再忙距離再遠也不要冷落了孩子,每天分出一點時間和孩子聊天,用視頻、語音通話的方式打破空間隔閡;

② 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想法和感受,鼓勵并聆聽孩子的分享;

③ 聊父母和孩子都感興趣的話題;

④ 關注家庭里的“大日子”,如家庭成員的生日、孩子入學第一天等;

⑤ 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對孩子多一些耐心與細心;

⑥ 主動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切。

救助兒童會0-3歲親子游戲,媽媽和寶寶玩“舉高高”

積極的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是兒童早期經歷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親子互動對兒童早期發展有長遠影響。家長應該利用好寶貴的親子互動時間,在享受親子時光的同時有意識地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首先,積極的親子互動可以促進兒童各功能區的發展。以語言發展為例,在積極的語言刺激和與孩子的發展水平相適宜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可以在各種與他人的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互動中習得語言和交流能力。

其次,積極的親子互動可以促進親子關系及孩子的社會化發展。家庭是兒童社會化進程中的第一場所,日常的親密接觸和積極互動能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增進親子關系;同時,孩子可以習得與人交流互動的能力,并將其逐漸內化為自己接人待物的方式,完成社會化發展。

救助兒童會0-3歲親子活動

豐富的環境刺激

探索周圍環境是兒童在早期發展過程中自我學習的重要途徑。適宜的玩具、物品調動孩子的多感官學習,不同的社會生活場景豐富孩子的社會認知。

總的來說,兒童早期發展的有效方式包括自我探索、與人互動(與照護人之間的互動、同伴互動)、生活學習、與自然和社會的互動等。因此,家長需要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豐富的、有益的刺激,如日常生活體驗的機會,與人互動的機會(日常親子互動、親子游戲),豐富的環境(玩具、物品等)。在上海,救助兒童會旨在幫助0-6歲處境不利兒童(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困境兒童等)獲得良好的早期發展。項目通過與多方合作,以線上線下家長講座、家長咨詢、家長小組討論、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向家長普及育兒知識和方法,倡導科學育兒理念,助力兒童健康幸福的未來。

救助兒童會0-3歲親子活動,父母陪孩子玩玩具

做好這些,給孩子更好的早期教養

關注孩子用行為表達的需求

孫瑩老師在采訪中提到了“關注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和情緒需求”這一觀點。由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兒童(尤其是0-3歲的寶寶)還不能完全用語言表達需求,很多時候,他們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家長更應該將孩子的行為視為一種信號,帶入孩子的視角,思考其行為背后有怎樣的需要。孩子們有時的行為不妥,只是因為想做某件事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式。

關于如何透過孩子們的行為細節,洞察孩子真實的內心需求,孫老師分享了一個她在教育過程中的小故事:

幼兒園排隊的隊伍中,一個女孩子正在屢屢推搡一個男孩,但是男孩子并沒有在受到“欺負”后還手,而是很乖地站在一邊。這一幕剛好被正在看管孩子們的孫老師看到了,她并沒有直接批評女孩子調皮的行為或者直接拉開男孩女孩,恰恰相反,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孫老師選擇悄悄地走到女孩身邊,并跟她小聲交流:“我知道你推他其實不是討厭他哦,只是想認識他,和他交朋友,對嗎?或許你可以換個更友好的方式和他接觸。”小女孩在聽到自己的心思被讀懂后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最終,孫老師引導女孩可以通過分享食物向別人表示友好,而兩個小朋友也意識到了更好的互相接觸的方式,成為了好朋友。

對此,孫瑩老師說:“當孩子在所謂的‘做錯事’時,首先我們要注意情緒上的正向引導,不要一味地生氣和直接指責,否則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以平靜、理性的態度跟孩子溝通,同時關注孩子背后的行為動機,就能看到孩子行為表象背后的需求,同時促成行為改變?!?/span>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孫瑩老師采訪輸出的重點之一。心理教育在過往通常不被明文規定,使得家長等教育者們忽視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心理傷害不僅難以消除,還會層層累積,處理不當,甚至可能會損害孩子的人格和品行塑造。因此,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維護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親子相互尊重。正向教養強調孩子和家長在人格上的平等,要求家長不要人格傷害、人身攻擊孩子;當孩子行為不妥時,家長可以以描述事實、描述行為的方式幫孩子復盤行為,而不是一味指責辱罵或是評判人格。如果有適當的批評,需要在批評中具體指出孩子可以或需要改變的地方,否則孩子將沉浸在情緒里,而不是思考如何改變行為;教會孩子接納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注重價值觀塑造

孫瑩老師認為,待孩子長大后進入社會和職場,將迎來身心健康、適應能力、心理調整能力的全面挑戰,在這時,只有品格好、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抵住挑戰,受到身邊人的歡迎。因此家長需要注重幫助孩子建立心理能量。

父母可以積極了解孩子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例如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跟好朋友之間發生的事情),在具體的溝通中表達對孩子品格的鼓勵;溝通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細節,讓孩子感知到爸爸媽媽對生活的熱情積極。

在言語中完成價值觀塑造示例

1. 爸爸每天送貨,我接到訂單之后,要先把貨物搬到車上,再開著車,在約定的時間把貨物送到客戶手里,這就是爸爸守時的方法。

2. 寶貝,你拼樂高遇到困難了對不對?沒關系的。媽媽在工作的時候,要把零件一件一件組裝起來,媽媽也覺得很難,但是只要有耐心,從簡單的開始,一個一個,總能把所有問題解決掉。

這些話術都是很好的正向溝通案例。家長們需要和孩子有更多的溝通,并在溝通中傳遞生活的智慧,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切,幫助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關注“流動兒童”教養問題

在城市中還有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流動兒童”,他們的父母更是常年為生計奔波,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更少。吳錦容老師向我們介紹:孩子一出生就離不開家庭的照顧,在兒童早期階段,安全的環境和適宜的養育照顧對孩子構建安全感和穩定的親子關系尤為重要。而對很多流動兒童來說,由于生活所迫,他們往往會隨著父母從一個城市漂泊到另一個城市。父母早出晚歸,加之缺少正確的養育理念和方法,孩子往往無法獲得適宜的養育照顧。聯勸公益在開展服務流動兒童的項目時,非常重視對孩子家長的影響,開展過針對流動兒童家庭的早期養育項目,邀請家長參加正向教養工作坊、親子活動等,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流動人口家庭的養育能力,讓流動兒童也能及早地得到適宜的養育,讓愛在流動的家庭里流動起來!

聯勸公益配合未成年人保護法科普活動制作的海報

多懂一點未成年人保護法

2021年6月,新修訂的未保法正式頒布施行。未保法提出“六大保護”,其中家庭保護仍然處于首位。

第二章 家庭保護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

(一)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

第六章 政府保護

第八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鼓勵和支持有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關注兒童早期發展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開端

用安全而穩定的親子關系為孩子的探索之路構建避風港,在積極的親子互動與有選擇的環境刺激中給予引導與培養。抓住兒童早期發展的“黃金期”,重視正向教養的力量,理解行為訴求,呵護心理健康,完善價值觀塑造,給早期發展階段的孩子足夠的理解、關愛與指引。

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報觀點

網絡編輯:kuangyx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