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怎么把建筑造好?

李歐梵說,“張永和是少數對于中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而對西方現代建筑也了如指掌的建筑師?!?br />
他是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為了蓋房子與自己纏斗的人。

他天真地堅持與正在發生的趨勢保持距離,更獨立,更好奇,也更有趣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圖)

盡管張永和自稱是個很不愛說話的人,但他卻是廣受喜愛的采訪對象:坦率和直白難能可貴,好奇心蓬勃而話題豐富,旁征博引但邏輯清晰。

掛在他身上的盛名有許多:他是第一位擔任國際建筑界最高獎“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的中國人;也率先將“解構主義”介紹給中國建筑界;他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建筑系系主任,在任內將MIT建筑系的全球排名從十名開外提升至第一名;他獲過許多獎,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等;他在世界各地舉辦藝術展,六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張永和最新的展覽是在不規則房間內通過透視和光折射,創造出帶有視覺假象的通景畫:參觀者與古人出現在同一平面,面面相對;同一個圖案同一個圓形,在兩端看出截然相反的空間效果。

開幕當天,張永和沒有出現在人群的寒暄中。他一直站在展廳門口做一個盡職的導覽員:任何人只要喊一聲“張老師”,他就走上前,一次又一次地為自己的設計做闡釋。

盡管他連說帶畫,能將展開的話題說透,但他仍皺著眉頭說其實自己說話特別費勁,如果讓他選擇,他選擇不說話。

回國蓋房子

并非所有的建筑同行都欣賞張永和。一種聲音說,張永和雖頗具奇思妙想,但缺少作品。在他們看來,張永和缺少“大作品”,如同地標建筑的大作品,就像庫哈斯在北京留下的。

2002年,庫哈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出版了720頁的珠三角城市發展報告《大躍進(Great Leap Forward)》,稱珠三角是全球少見的急劇發展的都市。他在世界各地講學時總喜歡說,珠三角每年都會新增500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積,這相當于什么?相當于每年增加兩個巴黎。

同年,張永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長城腳下公社”修建的“二分宅”,這被認為是北京最早的前衛建筑。

“二分宅”僅有一個院落,山坡是院墻,基地上的樹全被留下,建筑變成了一個“分開”的房子,而夯土墻和膠合木板的使用,以進一步鄉土化的建筑語言,給予空間的中國化切實的語境。這是張永和對中國現代建筑的描述,一種不同于歐美的語言。

“對庫哈斯《大躍進》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睆堄篮驼f,“他這本書其實是寫給西方人看的,他認為小而精一直是西方建筑師的思維局限。但這本書對中國建筑其實是不生效的。談量沒有意義,中國要談的恰恰是質,是怎么把建筑造好?!?/p>

1990年代中,中國觀念藝術和實驗建筑陷入低潮,建筑在商業化的浪潮中失去了方向,務實的國營設計院和房地產開發商倒向建筑市場。學者馮原形容那時的中國建筑市場是食草類恐龍的天堂,如同收割機,把良莠不齊的項目全都消化成利潤。以庫哈斯為代表的建筑界霸王龍,從食草類恐龍制造的一片亂象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開啟了西方建筑師在中國的建筑冒險。

與此同時,張永和從美國萊斯大學建筑系辭職,回國蓋房子。但他的境遇頗為尷尬:他拒絕了一些房地產大佬,也搞砸了一些人際關系,棲身于先鋒藝術家的群落中,做了不少小項目。

張永和第一個真正建成的作品是北京的席殊書屋。這個僅存在四年就被拆除的書屋,如今只能在關于中國現代建筑的論述中被追尋。

書店的基地原本是一個南北貫通的過道,見證了自行車的穿行和停放,后又曾用作書庫。張永和將空間的過往——交通,與空間的未來——書店,重疊在一起,做出了4組8個裝了自行車輪子的能旋轉的書車。既是書架,也是活動的書墻,可任意轉動,獲得空間變化。除此之外,玻璃樓板在臨街立面上突出,人于店外便能觀察到店內的空間組織,促成了書店與城市更進一步的銜接。

1998年到2002年,張永和的建筑事務所“非常建筑”嘗試建筑一百多次,其中大多數都未能進入真正的建筑階段。當時,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影響的中國建筑師愛談符號,建筑物愛加裝飾,而張永和最關心建筑的本體問題:材料與結構,建造與空間。盡管只有少數建筑,比如席殊書屋、山語間、晨興數學中心等建成,但張永和對中國建筑的影響頗為深刻。

萊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將學校里的年輕教師分為兩類:思想家式非傳統的以及關心空間和材料的傳統的,張永和被分在了后一類。但在卷入中國建筑大潮中后,張永和又被視為前者。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差異的構成,在于張永和對梁思成一代和中國當代建筑過度重視建筑立面表達的民族性和個性化而忽視建筑對空間和材料的探討持批評態度。

外界給張永和貼上了許多標簽:“中國現代主義建筑之父”、“中國建筑界學長”等等,他以“荒唐”一詞回應。但毋庸置疑,他是一名開啟了中國建筑界先鋒設計并能夠與世界溝通的建筑師。

“放棄風格與主義”

張永和生于1956年,高中畢業后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他的父親、中國第二代著名建筑師、天安門觀禮臺設計者張開濟,懷著人必須有一技之長的念想,找了一位老朋友教他畫畫。這位老朋友是傅熹年,中國古建筑和古代書畫專家,張永和卻跟著傅老學了油畫,學到了色彩與光影。

恢復高考那年,張永和報考中央美院油畫系的夢想被表姐戳破:你這畫技肯定考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