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職業規范委員會關于汶川地震相關報道中涉及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周凱細節的調查結果

近日有媒體針對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災后北川殘酷一面》中關于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周凱獲救的部分事實提出質疑。為弄清事實、彰顯規范,南方周末職業規范委員會啟動了專門調查......

近日,有媒體針對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災后北川殘酷一面》中關于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周凱獲救的部分事實提出質疑。為弄清事實、彰顯規范,南方周末職業規范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啟動了專門調查,結果如下:

一、爭議點集中在張周凱書記是否說過“救救我,我是張書記”。經查詢記者的采訪經過及采訪記錄,報道的消息源來自于救援現場的武警成都指揮學院部分官兵,其中包括直接與張周凱對話的賀一民大校。記者的采訪經過顯示,這一事實得到了賀一民大校和其他現場武警戰士的“交叉印證”,他們分頭獨立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事實的敘述基本一致。

二、有媒體引用沈陽消防的錄像并未出現“救救我,我是張書記”,以此推斷南方周末報道為假。經仔細查證相關人員及多家媒體的報道,當時的救援過程為:武警成都指揮學院發現張周凱及與其對話在前,請沈陽消防趕來支援在后(可參照成都商報、三秦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當時對張周凱獲救的報道)。采寫北川報道的本報記者認為,“發生在前”的張周凱的求救及賀一民大校與他的對話,不能因“隨后趕到”的沈陽消防錄像未記錄,而予以否定。

委員會認可記者上述邏輯判斷。為慎重起見,于近日專門派人與武警成都指揮學院的賀一民大校進行了核對,賀一民大校再次肯定其真實性,肯定報道所述事實與“救救我,我是張書記”為親身經歷,并補充更為詳細的現場情況及與當事人更多對話內容。

三、《災后北川殘酷一面》發表后不久,《新快報》2008年5月26日針對“救救我,我是張書記”一語對張周凱進行了采訪。張周凱并沒有對記者否認說過此話,稱:“在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只要是人都會這么說,而說這些話又有什么錯?”在同一報道中,與張周凱埋在一起的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明確表示,其實這話也不只張同(周)凱一人說過,在場的他們三人都說過,而說這話只是在向救援人員介紹被埋人員身份而已”。

四、檢“史上最牛官腔”之說本身,非出自《災后北川殘酷一面》,而系報道在傳播中,網友和一些媒體對“救救我,我是張書記”一語的衍生解讀。委員會認為,此類衍生,無涉報道本身;報道是對張周凱獲救過程的客觀記述,未涉及價值評判。

五、《災后北川殘酷一面》誤將“張周凱”寫成“張同凱”。

綜上,南方周末職業規范委員會認可該報道的消息來源合乎專業標準且值得信賴,質疑方提供的材料在事實和邏輯上不能證明其謬,該報道在真實性上符合職業規范。報道中人名的誤寫,雖系細節,但亦給專業品質造成瑕疵,提請相關操作者引以為戒,向張周凱和讀者表示歉意。

南方周末職業規范委員會

2009年2月17日

附:《災后北川殘酷一面》涉及張周凱段落

14日,賀一民帶著人到縣委勘察,爬上縣委傾斜下陷到地面的屋頂,隱約聽到里面有人呼救。他要求呼救者大點兒聲,于是從下面傳來了一個清晰的聲音,“救救我,我是張書記!”這個人是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同凱。這里是縣委大樓。

“你不要跟我說你是哪個,你就說你有多少人!”賀一民說。他喊來了沈陽消防隊。消防人員拿來生命探測儀,把攝像頭插進廢墟,直到從屏幕上看到一只巨大的眼睛。救援隨即開始。

武警戰士一共20個人,輪流用鐵錘砸樓頂,每人15錘,幾輪下來,他們發現這種做法不可行。“鋼筋又多,水泥標號又高,砸不開。”江西消防隊的10 個人趕了過來,帶著氣錘,不過沈陽消防隊拒絕了他們的幫忙。他們花了比較長的時間,用電鉆解決了問題。有3名官員獲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