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管控區清運醫療垃圾:近萬人手,還是不夠
環衛工人有時候會被城中村分布復雜的巷子、需要步行上樓的“握手樓”弄得有點暈,曾慶懷印象最深的是背上的噴霧式消殺罐,“有五六十斤重”。
駱繼寬特別提到了一個小程序“白云城管抗疫小助手”,提供上門收垃圾的下單服務,10月20日至11月27日,市民共下單了1639宗。
針對人手不足的問題,白云區城管局制定了相應的應急保障預案,要求各個鎮街、各個保潔公司按照10人一組,準備兩個梯隊,形成應急保障隊伍。
謝子杰明顯感覺到,相比疫情暴發以前,生活垃圾在明顯減少,專項垃圾則變得更多,“最高峰的時候,我們白云區一天有110噸左右”。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2年11月9日,廣州市海珠區一處村口,環衛人員正在轉運垃圾。
夜色下,一個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藍色身影從管控區的口子閃了出來。
除主干道外,街區已被紅色水馬圍擋隔成了一個個靜止的模塊。2022年11月21日,這是廣州本輪疫情白云區強化社會面防控的第一天,截至發稿,全區已在動態恢復社會面秩序。
曾慶懷閃出來時,脖子上掛著一張景泰街疫情防控臨時工作證,他掏出手機,展示著一份帶有二維碼的電子工作人員證。
“這是白云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白云區城管局)給我們辦的?!痹鴳c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帶著手中的兩份通行證,他往返于管控區清運垃圾,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白云區景泰街是曾慶懷本輪廣州疫情的第三個駐點。此前的10月下旬,他是在白云區太和鎮大源村——這是全國首個超百億交易量的淘寶村,也是廣州市最大的城中村。
這是管控區里容易被忽視的一項公共服務:垃圾清運。雖不起眼,但卻經常造成繁瑣且麻煩的民生問題,甚至成為病毒傳播的隱秘途徑。像曾慶懷這樣重建服務鏈條的“關鍵先生”,截至21日,全區共有9685人,其中參加高風險區作業的有498人,消殺人員有375人。
每天,曾慶懷從9點干到晚上6點,除了吃午飯,主要時間都在清理垃圾?!耙驗榻佑|的是涉疫醫療垃圾,隨時都要注意防護?!睂τ谠鴳c懷來說,相比于更累的生活垃圾清運,醫療垃圾清運的心理壓力更大。
噴霧式消殺罐,有五六十斤重
52歲的曾慶懷是白云區城管局環境服務保障中心小水車組的環衛工人,已經干了7年。自志愿進入管控區工作起,他的工作生活就是兩點一線,單位為這組環衛工人安排了酒店,配了兩輛城管工作車,并有相應的每日補助。
11月21日是曾慶懷到景泰街的第四天,一組十人負責清理六個網格中的所有醫療垃圾。
白云區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科工作人員駱繼寬介紹,低風險區的垃圾會被裝袋,密閉轉運至指定的垃圾壓縮站進行預處理,作為普通生活垃圾來處理;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