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夜之間“被高血壓”,降壓藥吃還是不吃?
不論高血壓診斷標準怎么變,“治未病”的思路總沒有錯。對血壓問題越早重視、越早干預,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將大大降低。
責任編輯:劉韻珊
近日,圍繞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在國內引發廣泛的討論。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學術機構聯合發布《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下稱《指南》),形成針對高血壓的44個關鍵臨床問題和102條推薦意見。
按照新《指南》,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毫米汞柱)。原本血壓值處于130/80mmHg-140/90mmHg區間的人群將從“正常高血壓高值”人群被轉入高血壓人群。一些年輕人在網上調侃道,“一夜醒來,我就成高血壓了?”
不過,這個《指南》只是專家意見。11月15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國家未對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進行調整,目前的指南只是專家的研究成果,尚不作為國家疾病診斷標準。也即,年輕人只是“被高血壓”了。
無論如何,這一次“烏龍”從側面還是說明了:我國的高血壓人群著實龐大,一有“風吹草動”便引發巨大關注。高血壓診斷標準到底該不該下調,出于怎樣的考量?有高血壓風險,是否就要吃降壓藥了,如果不是,年輕人又該如何“治未病”?
標準調整的爭議
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2005年、2010年、2017年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宣傳教育要點、防治指南、臨床路徑等均明確: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