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前赤壁賦》是宋代文章中的壓卷之作?
《前赤壁賦》不僅文辭工,抒寫妙,有蘇軾本人所說的行云流水之致,而且在精神上有相當的深度,它對于人生的根本的問題作了極簡雋的探討,而深具哲學之意味。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趙孟頫所繪蘇東坡像。
蘇軾文集有賦一卷,《前赤壁賦》無疑是其中的最佳之作。蘇軾文凡七十三卷、兩千余篇,其中亦未有勝過《前赤壁賦》的。甚至不妨說,在三百六十冊、八千多卷、十六萬多頁的《全宋文》中,《前赤壁賦》亦為其中的最佳而可以稱為壓卷之作的一篇。蘇軾的老師歐陽修,贊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見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模仿一下這個句式,我們就可以說:“宋無文章,唯蘇軾《前赤壁賦》一篇而已?!边@當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此賦的佳處何在呢?這卻不易作答了。譬如有人食指大動,飽食一頓大餐,你要問他好吃與否,那他是可以不假思索,立即便能說出的,但若要問好在何處,卻不一定說得清楚了。而妙于語言的黃山谷在形容茶的味道時,也就只能說:“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保ㄒ姟镀妨睢げ柙~》)——這真是等于沒說!但我還是要饒舌一番,“嘗試論之”?!肚俺啾谫x》的好處,也許可以這樣說:主要是在寫景、抒情和說理三者高度的融而為一,并且筆補造化造了一個高妙澄明之境,它不僅文辭工,抒寫妙,有蘇軾本人所說的行云流水之致,而且在精神上有相當的深度,它對于人生的根本的問題作了極簡雋的探討,而深具哲學之意味。以前人說《莊子》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前赤壁賦》雖不是“文學的哲學”,但說它是“哲學的文學”,是決無可疑的。
湖北省黃岡市東坡赤壁的《前赤壁賦》。
它從眼前江水的流逝和月的盈虛,來談萬物的變與不變的問題,“勃窣理窟”,而富于辯證的意味?!笆耪呷缢?,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幾句的句法,是本于《莊子·德充符》的:“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逼渌枷?,則本于僧肇《物不遷論》的“四不遷”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