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不了龍,要安心于做“小事情”:讀魯迅札記

“性交大師”的妙喻實在發人深省。勇士被弄得如此面目全非,雖然并非毫無根據,而適為天大的冤枉。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魯迅《準風月談》封面

魯迅的“家訓”

中國人高度重視家庭,子女教育更是頭等大事。魯迅有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家庭為中國之基本》(后收入《南腔北調集》),其結尾處的警句道:“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他又有一篇《我們是怎樣教育兒童的?》(后收入《準風月談》),文中提出希望道:

中國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學究,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于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古代的基礎教育用書大抵可分兩類,一是教學用書,以識字學文化為主,如《急就篇》《太公家教》《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千字文》《千家詩》之類;一是講如何做人的,也可以說德育教材,其成果表現為各種家誡、家范、家訓之類。在江南一帶,早年最流行的是明清之際理學家朱柏廬(1627-1698)的《朱子治家格言》,其中有警句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家訓一類的文本,到近現代仍然層出不窮,魯迅先生也曾鄭重地提出過若干意見,例如他說過:“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不但不該責幼者供奉自己,而且還須用全副精神,專為他們自己,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