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我也經歷過封控,比較能共情

孩子玩手機其實只是一個表象,他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在家里面得不到滿足,就會去找一個替代的滿足,在現實世界得不到的話,就會去虛擬世界。

我們不知道疫情什么時候會結束,但我知道它總會結束,過程當中有很多不確定,但重要的是做我們真正可控的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一位學生在家上網課(視覺中國/圖)

2022年11月,因廣州疫情形勢嚴峻,華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師”)心晴熱線志愿團隊在原有一條熱線和值班團隊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二條熱線。熱線面向社會,為受疫情影響的公眾提供心理援助,自2020年1月29日開通以來,已經持續近三年。

熱線的負責人袁杰博士是華師心理學院特聘研究員,據他統計,截至2022年1月23日,心晴熱線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累計6萬人次,其中4.5萬人次接受過網絡在線心理評估,通過熱線電話一對一來訪的求助者有6400多名。

袁杰,華師心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受訪者提供/圖)

維持熱線的正常運轉并不容易。2020年初熱線發起時,曾聯合廣東省心理學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招募了大量中小學心理老師作為志愿者,2020年4月中小學各年級陸續返校開課,這批志愿者隨之返崗,熱線只能依靠華師心理學院和心理咨詢研究中心的師生。人數嚴重不足的時候,袁杰只有一個辦法——自己頂上,他成為熱線服務時間最長的志愿者,超過3000小時。

袁杰發起熱線的初衷,是感受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大面積地給人們心理造成的巨大壓力,他想要發揮心理學者的專業力量。他自己也經歷過居家隔離、社區封控,用他的話說,“我自己的生活節奏,其實跟來訪者的生活節奏完全一致,比較能夠共情?!?/p>

《南方人物周刊》采訪袁杰的當天,他正因前一天的臨時封控而隔離在家,采訪不得不改為線上視頻的方式進行。疫情期間,袁杰經歷過校園封控、居家隔離,給學生上網課也成了常態,他和來訪者一樣,也在不斷地適應和調整新的生活節奏。

有時候,志愿者也有跟來訪者一樣的困擾。劉奕伶是袁杰的碩士研究生,前段時間她遇到一位求助者,因為防疫措施被封控在家三個月,在電話里,他說自己對一切都好像喪失了興趣,內心恐慌,害怕患上抑郁癥。劉奕伶聽了很受觸動,“我突然發覺好像我的興趣也減少了很多,有相似的感受?!?/p>

劉奕伶,華師基礎心理學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受訪者提供/圖)

但作為志愿者,劉奕伶不能慌亂,她壓下心底泛起的觸動,努力用專業知識幫助對方。她先為來訪者做了簡單的抑郁評估,安慰他目前還沒有抑郁方面的問題,然后了解他的日常情況,最后給出建議:先“小步子動起來”,“明確目標,把目光集中在(當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面?!?/p>

吳思淇也碰到過跟她處境相似的來訪者,作為家里的長姐,都碰上弟弟居家上網課與父母發生激烈沖突的家庭矛盾,夾在中間的她們不堪重負。吳思淇在安慰來訪者的時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