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該怎么稱呼?丨人來人往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圖文無關)要快快融入社群,除了學會當地的語言,對人際交往的稱呼好好掌握,也是必經之途。
朋友年紀也不小了,可是精力充沛,興致勃勃,什么演講都要聽,什么課程都去學。年前,她參加了工聯會的電腦班。第一次上課,老師一進門,她就迫不及待舉手問道:“請問,您遵鮮打棉?”從臺灣來了香港幾十年,她粵語還是沒有學好。老師是廣東人,對著這位積極好學的老學生,不明白她在問什么,不免一臉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擾攘了半天,才弄清楚她在問“尊姓大名”,“叫阿Sir啰!”他翻了翻白眼,沒好氣地說。
記得初來香港進培正中學時,我也曾經不太習慣,為什么同學對男老師稱“阿Sir”,對女老師稱“密絲”,在臺灣,不論男女教師,我們不是得規規矩矩稱什么“張老師”“李老師”的嗎?原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慣和規矩,要快快融入社群,除了學會當地的語言,對人際交往的稱呼好好掌握,也是必經之途。
稱謂和稱呼,其實是不同的兩回事。根據詞典解釋,稱謂,是“對人或物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