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解盡解、有序放開才能確保醫療資源物盡其用、不被擠兌
“一刀切”、層層加碼也會造成醫療資源難以獲得、虛擲與浪費。
責任編輯:陳斌
2022年11月30日下午,廣州市海珠區,廣州大橋南往北行車道,車輛源源不斷地從海珠區出發駛向天河區
近日,廣州優化防疫措施,嚴格落實“第九版”和“20條”防控政策,解除臨時管控措施,對高風險區快封快解,應解盡解。全國多地也相繼采取類似措施。民眾對此普遍歡迎的同時,也有小部分人心有疑慮:這會不會在某個時候導致醫療資源擠兌,讓人因看不上病而造成“超額災難”?
如果對奧密克戎感染情況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就會發現,應解盡解、有序放開,不僅不會造成醫療擠兌,還會釋放被占用、閑置和浪費的醫療資源,更好保障民眾生命健康。
經國內科研團隊驗證,奧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經大幅降低。近日,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的一項驗證性研究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肺細胞(calu-3)的能力顯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細胞內的復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一個數量級以上。在小鼠感染模型中也發現,原來只需要25-50個感染劑量單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