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爭專家談:“新技術帶來了不確定性”
回顧戰爭發展史,從冷兵器戰爭成熟到熱兵器戰爭的興起,中間足足間隔近千年時間。但到當今時代,信息化戰爭這個形態還沒有完全成熟,而智能化戰爭的腳步已經臨近,信息化的高階段和智能化的初階段已經交疊融合。
戰爭制勝核心機理沒有改變,對戰爭任何一方來講,利用不對稱的優勢取勝的原則沒有改變。第二,人心的向背仍然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責任編輯:姚憶江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克里米亞大橋起火現場。
對話者:
大衛·馮德威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副總裁
趙小卓 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副主任、大校
格里高利·艾倫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治理項目主任、戰略技術項目高級研究員
武文抗 越南國防部國防戰略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前所長
綦大鵬 國防大學戰略咨詢中心主任、教授
袁藝 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副研究員
“我們在討論戰爭形式的演變時需要保持謙遜的態度?!?span>2022年12月2日上午,在2022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頻會上,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副總裁馮德威如此表示。
從阿富汗戰爭,到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人們深刻感受到,世界戰爭的形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型軍事技術推陳出新,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戰爭理念不斷演進。
值此歷史節點,思考戰爭形態究竟在哪些地方發生變化便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次視頻會“戰爭形態的變與不變”議題中,多位中外專家圍繞戰爭中的新技術、戰爭形態演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新技術帶來了不確定性”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副總裁大衛·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是一名退役美國陸軍軍官。他曾在西點軍校教授中國史,并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顧問。他認為,在試圖準確預測未來戰爭形態的時候,尤其是在面對新技術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其預測結果往往“難如人意”。
“回顧歷史可以知道,新技術一旦在戰場上開始應用,會帶來許多令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