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日本戰犯辯護,參與起草八二憲法:廉希圣談根本大法如何“長牙”
“在全民的憲法意識還沒有普遍提高的情況下,怎么‘長牙’?要實現這個愿望,需要有個過程,要一步一步來,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也吃不成一個胖子?!?br />
“要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憲法規范的存在,感受到憲法與每個人實際利益的關系?!?br />
一個都沒殺,這些戰犯自己都沒想到,“沒有辦法做事實辯護。我們能辯什么?是辯他的認罪態度,辯他是執行上級命令,是執行者。
責任編輯:錢昊平
憲法學者廉希圣生于1932年,是新中國第一代律師,曾在八二憲法秘書處工作。
2022年12月4日,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也是中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日子。
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簡稱“八二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之后,經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5次修改,私有財產權保護、依法治國和人權保障等內容先后被寫入憲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廉希圣是中國憲法史的見證人,曾在八二憲法秘書處工作,后又在1999年和2004年參與了修憲建議案的討論。90歲的他,目前擔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1954年,22歲的廉希圣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首屆本科生,被分配入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工作,教授憲法。1980年,被借調到憲法修改委員會秘書處。
在廉希圣看來,自己一生參與過三件大事,除了和憲法相關的工作,還包括1956年以新中國第一代律師的身份為日本戰犯辯護,以及參加了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第九個憲法日來臨之前,南方周末記者對話廉希圣。
“只有這些還不夠”
南方周末:設立憲法日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你認為該如何提高人們的憲法意識?
廉希圣:宣傳憲法,最主要的是把憲法規定內容跟老百姓的利益關系說清楚。要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憲法規范的存在,感受到憲法與每個人實際利益的關系。
有些老百姓覺得,憲法是原則性規定,離自己很遠,不像其他法律。例如,通過刑法,老百姓就知道殺人放火要判刑的,跟自己有關。
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全民樹立憲法意識、尊重憲法是比較困難的。應該有個觀念,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最后一道屏障。
南方周末:除了百姓,官員的憲法意識如何增強?
廉希圣:除了憲法日,現在已經建立憲法宣誓制度,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但只有這些還不夠。各級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有些人覺得自己是按紅頭文件的規定辦事,這沒錯,但紅頭文件跟憲法沒關系嗎?他們很少考慮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印象中,設立憲法日的建議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
廉希圣 :憲法學者王叔文(1927-2006)當全國人大代表時,曾經在人大會議上提出過建議,把八二憲法通過那天,也就是12月4日作為國家憲法日,當時沒有通過。不過,若干年后,這個想法實現了。
南方周末:我們都知道,制定八二憲法時,你在1980年被借調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