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與祝禱:蔡崇達的文學“自救”
他想起初中第一次讀到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時的那種激動,“書太牛了!寫作太了不起了!原來文學可以自救,也能救人,我們需要讀書,是需要讀最聰明的人、最敏感的心靈掏心掏肺寫出來的東西。當一個人不斷努力往內心跋涉,他甚至可以陪伴幾十幾百年后跟他不同膚色、不同人種、不同年齡段的其他的孤獨的心靈。我試圖通過他的表達來理解自己,也意識到書是多么神圣?!?/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寫完長篇小說《命運》,蔡崇達生了一場病,發燒,雙腿浮腫。2022年7月初交稿后,他長舒一口氣,慶幸收尾前身體沒垮掉。最后三個月,蔡崇達把自己關在上海家中的地下室?!澳嵌螘r間負荷很高,神神叨叨的,沒法跟人說話,連最心愛的女兒也顧不上搭理?!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
那是上海因疫情出行不便的時期,好在交稿后城市逐步恢復正常,他可以去看病了。在醫院檢查了二三十項,核磁共振,最后的診斷結果是“免疫性發炎”。蔡崇達問醫生,到底是哪個免疫系統發炎了,回答說不知道。蔡崇達猜測,這是身心調度到極致后,身體扛不住了?!皩懽鲿r一旦這條河開始流淌,其實是追著河水走,最后它入海,澎湃起來的時候,你已經控制不住了,寫完之后都沒有力氣再看,釘住最后一口氣,卸掉?!彼f。
蔡崇達跟妻子開玩笑,問她知不知道一個叫路遙的作家,妻子搖頭。他告訴妻子路遙的經歷,妻子說,原來寫作還挺危險,是高危職業。
《命運》的主人公阿太活得很長,她生活在閩南一座近海的小鎮,唯一一次出遠門是年輕時乘船去廣州治療不孕,暈船暈車,吐得昏天暗地,什么也不記得。治療無果,但阿太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北來、西來、百花,他們像上天賜下的禮物,雖然并無血緣關系。
蔡崇達家鄉泉州海濱的漁女。蔡崇達的作品就是對閩南沿海小鎮人物的書寫。
八年前,蔡崇達的第一本書、散文集《皮囊》里,阿太就現身過,殺雞,攀屋頂,縫起切斷的手指,是全書最精彩的白描。在2022年9月出版的《命運》里,阿太是故事的敘述者,娓娓道來九十九歲的一生。
《皮囊》是韓寒催蔡崇達出的,韓寒在序里說:“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眱扇藦母咧衅鹜ㄟ^寫作認識,成了好友。五年前,蔡崇達因為焦慮北京的空氣質量令女兒呼吸道感染,決定搬來上海,就住在韓寒家附近,女兒的幼兒園是韓寒的妻子幫忙聯系的。
另兩位給《皮囊》寫序的,是劉德華和評論家李敬澤?!镀つ摇?span>400萬冊的現象級暢銷,反倒令蔡崇達成了一位難以定義的作家?!睹\》的出版,似乎是他對八年前的自己的一次回應。
因父之名
蔡崇達把《皮囊》的誕生過程描述為“應激寫作”?!昂芏嘧骷业牡谝槐緯际菓な降?,不得不寫了?;蛘哒f,很多作家第一本書是自救,當他內心被很多命題像只瘋狗一樣追著逼到墻角,就只好轉身,咬緊牙面對,那些命題已經發膿,血肉淋漓了?!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這本書畫下名為東石的閩南小鎮的群像,讓他在遠行多年后“回家”。
父親的病是第一個命題。黑狗達(蔡崇達的小名)高二那年,中風的父親舌頭癱了一半,他的話在別人聽來,只是笨重而激動的音符,但仍會笑開滿嘴被煙熏黑的牙,發動全家騎摩托去海邊兜風。之前那個講話大聲、動不動臟話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