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冷門的《讓娜·迪爾曼》會獲評史上最佳電影?
《讓娜?迪爾曼》取《偷自行車的人》、《公民凱恩》和《迷魂記》而代之,是男性視角和男性凝視讓路給女性視角和女性凝視。
責任編輯:劉小磊
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和他的《區分》(劉暉譯,商務印書館,2015)書影。
坐擁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人,會將自己的喜惡和對美丑優劣的觀念加諸大眾身上,成為“強勢的鑒賞標準”(a dominant form of taste)。這是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在《區分:對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一書所作的結論。
英國電影雜志《視與聽》(Sight and Sound)自1952年開始,每10年舉辦一次“史上最佳電影評選”,至今已累積了豐厚的文化資本。釋義的能力(defining power)本就不容小窺,為優秀下定義(defining excellence)的能力更非同小可。透過這個評選,《視與聽》告訴世人,至少在電影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what really matters)。
《讓娜·迪爾曼》劇照。
今年獲選全球史上最佳電影的,是比利時女導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的《讓娜·迪爾曼》(Jeanne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