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該斷絕了跟禹作敏的關系”——蔣子龍專訪
我最參不透的就是農民的變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讓農民醒了,毛澤東讓農民站起來了,鄧小平讓農民富了,富了以后的農民到底有多大的快樂?他們感到了多少幸福?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吳達
蔣子龍坦陳自己寫作中的弱點,離生活太近,太實。
在多年的文學生涯中,所有的麻煩都來自這種“近”和“實”。
1983年冬季,蔣子龍去大邱莊采訪禹作敏。
其時的大邱莊正置身風口浪尖,禹作敏流行的格言——“抬頭向前看,低頭向錢看”飽受質疑。
禹作敏對蔣子龍的聲名早有耳聞,他對人說:“誰能把蔣子龍請到大邱莊來,誰就是大邱莊的功臣,大邱莊人永遠感謝他。”蔣子龍見到禹作敏,他的形象如同《燕趙悲歌》中的描述“像個大衣裳架挑著一身藍色毛料中山服”。那時的禹作敏正是如日中天,部級干部到大邱莊他都不下樓。
蔣子龍到大邱莊的時候,禹作敏站到村口迎接。“我們五六個人坐了輛破車到了大邱莊,他迎接我下車,進村里看他那些企業,講他那些企業。他的相貌很精干、清瘦、精明,兩眼有神。他的精力旺盛,帶我步行看他的企業,說得眉飛色舞。”蔣子龍回憶道。
那天的午飯是在禹作敏的家里吃的,他的老婆熬了山芋粥、苞子面、燙山芋、烙餅子,家常菜。那時禹作敏儼然是大人物,但他家就是普通農村的房子。蔣子龍被安排在大邱莊一個招待所,沒有廁所,一間屋子幾個人合住,但他感覺激情充沛,不顧勞累地在大邱莊觀察、訪問。
1984年,蔣子龍在《人民文學》第7期發表小說《燕趙悲歌》。小說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獲得當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然而,對《燕趙悲歌》的批評也開始出現。
第二次中美作家會議,胡喬木代表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與會代表,跟蔣子龍握手的時候說:“剛讀完大作《燕趙悲歌》,散會后你留一步我跟你談談,同時也接到你們市委領導的一封長信,提出對你的諸多批評。”蔣子龍當時略為沉吟了一下,站在他后面等待胡喬木接見的是美國作家金斯伯格。“如果我反駁他的話,他是領導,顯得我沒禮貌,不反駁就意味著我接受別人的批評,我說喬木同志你要談我的小說可以另找時間,今天散會后我答應金斯伯格要陪他去天安門。”
蔣子龍對于自己始于新時期的文學生涯有切實的感觸:“那時候總是身不由己地置身于現實社會的風口浪尖,當潮水般向前涌進的生活把我卷進去以后,我便不能再保持冷峻和漠然的態度。即使前面有個是非坑,身已至此也非往下跳不可。”
多年來,蔣子龍寫作涉足的領域是兩塊,一是工業戰線,一是鄉村現實。
那時候,對蔣子龍來說,往往是一篇小說一場風波。1976年,蔣子龍在《人民文學》發表的《機電局長的一天》成了大毒草,當時文化部的領導人責令《人民文學》編輯部對《機電局長的一天》展開批判。
《喬廠長上任記》的發表引發了轟動,也再次招致激烈批判。蔣子龍所在的城市市委機關報,連續發出四個整版的批判文章。
“喬廠長”之后,小說《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發表,有個廠長狀告市委領導,認為蔣子龍的小說是在諷刺他,那位廠長是躲在廁所看的這篇小說,小說萬把字,看完是耗時間的,很多人就傳遍了廠長的逸事。廠長跑到宣傳部鬧事。
現在回想起來,蔣子龍很感謝中共黨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