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世界的門戶,溝通文明的商道
美洲古文明未能發明輪子,也就沒有車輛,導致其活動半徑很小,造就了星羅棋布的城邦。即便如此,誰能控制瑪雅文明與墨西哥谷地文明之間的商道,誰就能盛極一時。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曾在前作《雨林中的瑪雅遺址:“巴黎”與霸主》(刊發于2022年10月6日)中提到,遠在墨西哥谷地的古國特奧蒂瓦坎曾于公元四世紀末在沒有任何車輛、駝馬的條件下遠征上千公里,突襲瑪雅雨林深處的蒂卡爾城邦,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我離開蒂卡爾后繞著尤卡坦半島轉了一大圈,來到墨西哥東陲小鎮帕倫克,探訪墨西哥與危地馬拉邊境地帶的兩座城邦——這里是雨林與平原的分界線,也是瑪雅古文明的門戶所在。
亞斯奇蘭遺址,《古墓麗影》式的懷古場景。
博南帕克:“無與倫比的珍貴資源”
清晨六點從客棧出發,我報名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組織的水陸聯程一日游,參觀地處僻遠的博南帕克和亞斯奇蘭兩處遺址。面包車上僅有五名游客,除我之外都是墨西哥本地人,再加上司機和他的小孫孫,一車七人沿著307號公路向東南方行進,很快離開平原,進入山谷。
此時天色尚未大亮,山嵐如玉帶般懸浮于兩側山間,公路上沒什么車輛??赡苁怯捎诓粫r經過減速坎,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悠然自得地開著車,任由后車陸續超過我們。一路上常常見到小鳥群集于路面,見有車來急忙飛散,待車走遠又紛紛聚攏回來,不禁讓人想停車下去看看公路上究竟有啥好東西如此吸引它們。
車行約一小時,停在路邊一座瑪雅村莊前,周圍停了不少同樣的載客面包車。司機帶我們走進一家餐廳的寬大涼棚里吃早餐,此地已近邊境,位置相當偏僻,但自助早餐倒也豐盛,光是主食就提供米飯、黑豆、面包、玉米餅和麥片等多種選擇,可以滿足各方游客的需要。吃飯前老司機向墨西哥乘客們解釋了一番,其中一位在加拿大念研究生的下加州女孩給我翻譯成英語,大意是說周圍這些食客都是去博南帕克和亞斯奇蘭遺址的,不妨讓他們吃完先上路,我們慢悠悠地落在最后,免得到早了還得排隊坐船看古跡。墨西哥生活節奏緩慢,游客們本就不著急,與司機的建議一拍即合,因此這頓悠閑的早餐吃了一個小時才結束。
當我們九點半左右抵達博南帕克時,比我們早到多時的游客正在陸陸續續往外走,抱怨這里游人太多,無甚可觀。我們的老司機此時充當向導給我們引路,臉上露出了難以捉摸的微笑——這種意得志滿我直到看到壁畫后才真正理解。
喔,忘了解釋:博南帕克(Bonampak)在瑪雅語里的意思是“繪畫的墻壁”,是一個以壁畫得名的地方。當然,這并不是它的原名,而是后世瑪雅人根據其特點起的綽號,它原先的名字叫做“靈鷲峰”(Usiij Witz,意為“禿鷲之丘”)——也許和天山童姥有點關系吧。
博南帕克屬于最晚被發現的那批瑪雅遺址之一,直到1946年才迎來瑪雅原住民以外的訪客。在此之前,當地瑪雅原住民經常跑到遺址的廣場上敬神祈福,延續著神廟的香火。到了二戰后期,兩個美國年輕人為了躲避兵役跑到了墨西哥,四處游蕩,在這里穿越雨林尋找瀑布時,他們的瑪雅向導無意間向他們凡爾賽:我們這里還有不少上古留下的壁畫,要不要了解一下?博南帕克遺址這才為世人所知。
博南帕克大廣場
博南帕克遺址的核心區非常緊湊,僅由一片中央廣場與其南側建有神廟和陵墓的小丘組成,這與博南帕克所處城邦的地位相符:“靈鷲峰”只是今天下午即將參觀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