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憲法第一個中譯本的刊行

在華盛頓工作期間,蔡錫勇對美國政治、法律制度有十分濃厚的興趣,經常前往觀摩國會、法院辯論情形。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為第一位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任翻譯的蔡錫勇。

1885年,美國憲法第一個中譯本《美國合邦盟約》在廣州刊行,譯者是前駐美公使館翻譯蔡錫勇。十分突兀的是,這個中譯本收錄于文學家汪瑔的詩話著作《旅譚》一書中。1897年,梁啟超將此版本重刊于《時務報》,應者寥寥。鴉片戰爭后不久,魏源、徐繼畬、梁廷枬都高度重視美國憲法的啟發意義,但在“同治中興”之后,國人對此已缺乏興趣。

汪瑔與蔡錫勇

汪瑔(1823-1891),字芙生,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入籍廣東番禺,為朱執信外祖父、汪精衛從叔父,歷佐兩廣督幕,文學成就卓著,被譽為晚清“粵東三家”之一。汪瑔文名甚著,詩詞尤出色,但作為入粵的紹興二代,一生主要是給廣東各級官員充當“師爺”,由錢糧而及于洋務。光緒初年,兩廣總督劉坤一延汪瑔主洋務事宜,后任曾國荃、張樹聲皆重用之。(陳寶箴:《清故敕封文林郎國子監生汪君墓志銘》)在兩廣督幕的共事經歷,讓汪瑔認識了學英文出身的蔡錫勇。他刊行美國憲法蔡錫勇譯本,主要目的是保存資料。

蔡錫勇(1837-1897),字毅若,福建龍溪人,少年時入廣州同文館,后入北京同文館深造,1878年隨第一位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赴美,任翻譯,常駐華盛頓。1882年,蔡錫勇丁憂回國,入廣州實學館教英文,兼任兩廣督署英文翻譯,與汪瑔有所接觸。在華盛頓工作期間,蔡錫勇對美國政治、法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