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冥誕150周年:錢鍾書、余光中、夏志清筆下的羅素
夏志清讀艾略特的傳記,發現傳主夫婦與羅素關系曖昧。羅素馳騁情場,把艾略特的新婚太太費文·海烏也“搞”過去了,害得艾略特痛苦難堪。他的“升華”解憂之道,是寫詩。
責任編輯:劉小磊
今年是羅素150歲冥誕。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香港讀大學時,越南的烽火一直在燃燒。讀新聞,看到九十多歲的老哲學家羅素慷慨陳詞,帶頭反對越戰,非常感動。讀他的書,知道他生命中最為縈回于懷、激情洋溢的,一是對知識的追求,一是對愛情的渴求,一是對人類受苦的不忍之情。青青子衿,讀來有火花噼啪的共鳴。喜歡羅素,那時好像還寫過一二短文,在報上發表。大學畢業后留美,越戰持續,新聞里偶有他的消息;因為所學與哲學沒有大關系,這位哲學家也就在腦海淡出了。
最近澳門大學舉辦第九屆南國人文論壇,以“中國作家與西方哲學”為主題;今年正好是羅素150歲冥壽紀念,就講講羅素吧。我將講的是幾位現代學者作家筆下的羅素。他們聚焦不同、角度有異,折射這位大哲學家的為人與為文,趣味盎然。摸的是“大象”的不同側面,但這幾位都是耳聰目明的智者,獲得的絕非“盲人摸象”那種印象。學術點說,我講述他們閱讀羅素之所得,不妨視作一項文學批評的“讀者反應”(reader’s response)研究。涉及的讀者是錢鍾書、余光中、夏志清。
錢鍾書1984年8月攝于北京寓所樓下。
錢鍾書:“羅素肯敷衍中國人”
錢鍾書的小說《圍城》在1947年出版,夾敘夾議、嬉笑怒罵中,羅素是一個小配角。話說有人請方鴻漸、褚慎明、董斜川等吃飯,都是知識分子,當代文壇和中外學術界成為月旦話題。褚慎明曾留學歐洲,讀的是哲學,大談他與歐洲哲學家的“交往”。他講述在倫敦與羅素聚晤,談到“哲學家學家”(philophilosophers)一詞。方鴻漸聽到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