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津濤的2022書單

按照書中解釋,鄰國人到中國學漢語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學走的漢字讀音各不一樣,久而久之,相互間就沒辦法再通過說話交流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貨幣、食鹽、稅收的新證據》,[瑞士]傅漢思,黨寶海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5月。 (資料圖/圖)

2022年我的閱讀重點有兩個,一是五代史,二是貨幣史,所以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忍不住好奇,想知道傅漢思究竟怎樣從金融入手破解馬可·波羅疑案。

原來這位瑞士漢學家把馬可·波羅游記的各種抄本與同時期其他文獻做了仔細比對,證明馬可·波羅所記元朝紙幣的圖畫、面額,云南貝幣、四川鹽幣的流通,以及長蘆鹽場的生產、杭州地區的稅收,詳盡程度都超過了此前歐洲、阿拉伯或波斯的所有文獻,因此不可能是抄來的。馬可·波羅提到紙幣的原料是白桑樹的樹干和外面的白細皮,整體呈現黑色,又說四川建都地區把鹽切成“約重半鎊”的小塊作為交易貨幣,都是虛構不出來的。即便拋開馬可·波羅故事,這也是一本很好的元朝金融史。

傅漢思認為,除一些細節外,游記內容基本與史實相符,而被他視為論敵的英國學者吳芳思,在代表作《馬可·波羅真的到過中國嗎》中給予了相反的結論。兩本書對照來讀,趣味倍增。

《貨幣文化史(I—VI)》, [美]比爾·莫勒、[德]斯特凡·克姆尼切克等主編,侯宇、王小慶等譯,文匯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