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名號為何不是想用就能用?那“精子銀行”“時間銀行”呢?丨快評
從發文精神來看,這是出于公共利益考量對“商標權”與“姓名權”的一定限制?!拔c器,不可假于人”,“不準用‘銀行’起名”的規定首先是對銀行公共屬性的考量。中央銀行之外,無論國有商業銀行還是政策性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都是一門持牌生意,銀行不是誰想開就能開的,“銀行”名號蘊含著某種信譽,在法幣制度之下,這種信譽穿透到底就是國家信譽。
責任編輯:陳斌
日前,銀保監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市監總局發布通知,強調未經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批準,任何法人、非法人組織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自然人(包括個體工商戶)也不得以營利性為目的或者以可能誤導公眾的方式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唯名與器,不可假于人”。從發文精神來看,這是出于公共利益考量對“商標權”與“姓名權”的一定限制?!安粶视谩y行’起名”的規定首先是對銀行公共屬性的考量。中央銀行之外,無論國有商業銀行還是政策性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都是一門持牌生意,銀行不是誰想開就能開的,“銀行”名號蘊含著某種信譽,在法幣制度之下,這種信譽穿透到底就是國家信譽。
現代意義上的銀行(bank)在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城邦出現的第一天,就與發行公債、籌措稅收這些“國家行為”(state action)密不可分,背后代表的是國家層面的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