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程卡今日下線:三碼退出使用后數據應盡快全部銷毀丨快評
疫情三年,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健康碼。小小二維碼背后,是龐大的個人信息數據。每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甚至人臉、指紋等信息,每一次核酸檢測的結果、每一次查詢行程卡獲得的位置信息、每一次出行掃場所碼所記錄的場所信息,大數據分析所獲得的行蹤軌跡,都被儲存在了健康碼系統里。而這些信息,有很多屬于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規定的敏感信息,應該受到嚴格的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當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已實現,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主動刪除個人信息。當健康碼在疫情防控中的使命結束,健康碼系統中存儲的數據也應該徹底刪除。
責任編輯:陳斌
12月12日零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公告: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有關要求,從13日零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渠道同步下線。
通信行程卡是通過分析手機所連接的基站信號,確定手機使用者一段時間內所在的城市。通信行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主要是顯示機主是否去過有疫情暴發的城市,以篩選出到過較高疫情風險的相關人員,予以相應的管控措施。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通信行程卡已經起不到原先的作用。一方面,隨著高風險區劃定范圍進一步細化,手機信號分析已經無法分辨機主是否到過高風險區;另一方面,過去只能顯示到過某個城市而不能細化到區的通信行程卡,很長一段時間已經成為一些地方隨意加碼防疫措施的依據之一。
防疫新十條規定,除養老院、醫療機構、托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