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斂對自然的進攻精神
人定勝天的精神曾給人類帶來很多正面的回饋,但也已形成某種“迷思”,導致了一些“戰勝自然”的過分舉動。我們也許在“與天奮斗”的路上已經走得夠遠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和諧社會的胸懷也應向自然開放,適當收斂對自然的進攻精神,與天和諧共處,庶幾獲致天人的雙贏
過年前后,媒體帶動很多人想起了汶川一帶的大地震。的確,上十萬生命的瞬間逝去,不應僅僅觸動我們的情緒,還可以認真思考一些更基本的問題。
魯迅曾說:“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他自己就是在“死了許多性命之后”,才認識到人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故希望人們“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問題,或地球以外的問題”,個人以外、地球之上的實際社會問題,“也要注意些才好”。
去年5月以來,我常想起魯迅這句話。
當救災之時,屬于起而行的時段,生死在須臾之間,不能不要求立竿見影。如梁啟超所言:那些“身入于驚濤駭浪以應事變”者,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