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消費增長與中國品牌的成長

今天的中國消費,有什么正在發生?


一個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階層的超大規模市場飛速運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日漸清晰,并釋放源源不斷的紅利;信息化新技術與經濟社會生活的深層融合,刺激一大批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快速崛起;眾多中國品牌正在各自領域“攻城略地”,并逐步走上世界舞臺的中央……

“成長中的大市場,是中國品牌成長的沃土?!?2月9日舉辦的南方周末2022中國民族品牌創新發展論壇現場,經濟學家、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演講中開宗明義,道出了他對中國消費未來發展的信心。

面對在場的眾多知名企業負責人及業界菁英代表,樊綱將個人對中國經濟的觀察與思考娓娓道來,也為中國品牌的長遠崛起建言獻策。

中國消費的潛力與信心

近年來,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促進消費,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在當天的演講中,樊綱引用數據說明,中國在過去二十年的年均消費增長率超過12%,這樣顯著的增長速度對任何品牌的發展而言,都是尤為重要的市場基礎。而結合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和高企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我國消費市場的增長潛力值得期待。

從消費占GDP比例的指標出發,同樣可瞥見中國消費的增長前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的最終消費比率為54%,不僅遠低于美國(85.5%)、英國(84%),距離全球平均水平72%也有較大差距。

“確實我們還需要彌補短板,但也可以看到我們的潛力”,樊綱認為,未來中國消費占GDP比例的增長過程中,潛藏著許多新的市場份額、市場價值等待被挖掘。

中國品牌如何崛起?

從改革開放至今,一大批中國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力量。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中國品牌的發展距離國際一線標準仍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全球政經形勢錯綜復雜的當下,未來中國品牌如何不斷進擊、進一步在國際舞臺發聲,值得深入探究。

在中國民族品牌創新發展論壇現場,樊綱結合發展經濟學的理論,為中國品牌的崛起提出相關建議。

在他看來,企業首先應當專業而專注,持之以恒地堅持自身所長,并長期投入。綜觀國際性知名大品牌,無不是通過多年的投入,方能扎根于消費者的心智之中。相較而言,我國新興品牌的發展仍需一個過程,不僅需要各方的培養與支持,也應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新的場景,把握新趨勢進行品牌打造。

由此,樊綱也提出需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他認為,民營企業可以做家族企業,在幾代人的傳承中更容易專注投入,實現品牌長遠的發展。

而關于政府對品牌崛起所能起到的作用,樊綱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區阻隔及制度瓶頸。他提到,“德國制造”最初是英國為了提醒消費者產品質量低的標簽,而后德國發揮大市場的作用,使“德國制造”在國內長足發展,最終走出國門成為優質產品的代名詞。當下的中國要真正發揮統一大市場的作用,依托國內大市場,讓中國品牌在國際上有更大競爭力。

在創新中走向世界

圍繞品牌崛起的路徑,樊綱還在演講中說明了充分利用新技術,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躍居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的背后,就是新技術價值的體現。除了汽車行業,其他消費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隨著品牌旗下的產品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時,如何通過數字化趨勢鞏固品牌更值得思考。

此外,樊綱還建議中國品牌應堅持走全球化的道路。他認為,即使中國的消費市場不斷擴大,但我國的產能依然過多,需要依靠國際市場來鞏固。品牌在短期內可以利用好本土市場優勢,長期而言必須有面對世界、面對國際市場的戰略和眼光。

“創新!創新!創新!”在演講尾聲,樊綱著重強調了創新對于品牌發展的關鍵意義。正如他所言,創新不僅局限于新的設計、功能、技術、使用場景等,也包含著管理體系、市場、成本結構等方方面面的創新,“品牌發展的背后,實質上是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

隨著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無論是百年老字號、傳統企業或是新興品牌勢力,中國民族品牌的建設都迎來新局面。立足國內大市場,把握時代機遇,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值得期待。

網絡編輯:kuangyx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