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就業調查·市場篇之珠三角】是否回暖,關鍵看5月
“以前老板都來我們這搶啊,這個說我先來的,那個說他先來的?!钡乾F在,形勢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
責任編輯:鄧瑾 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農民工“司令”張全收的牛年戰爭
往年將工人送到工廠,張全收和老板們一簽就是一年,但是今年,所有的合同都只簽到4月30日。5月是國外下訂單的高峰,一旦訂單回暖,工廠就會開足馬力,“到時肯定會鬧民工荒。”但5月訂單會不會回暖,張心里也沒底。
雙方最后達成一致:男女工1∶9搭配;吃飯問題由張解決,他派河南廚師過來,但日方需每人每月補貼200元。
2月12日,元宵節后第三天。從深圳飛馳了四個小時后,下午1:30終于到達了韶關。安靜的街道上半天看不到一個行人,候客的摩的司機聚在路邊打牌,“又是個鳥不下蛋的地方,不知工人愿不愿意來。”張全收嘟噥道。
這次他來是和韶關的一家日資電子廠進行用工談判。“以前老板都來我們這搶啊,這個說我先來的,那個說他先來的。”憶起輝煌歲月,張全收的臉上滿是留戀。到企業談判,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牛氣,“叫你們董事長來,廠長、經理我不會和他說。”
但是現在,形勢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
談判約定在4點鐘,張給對方接待人員掛了個電話,“我們提前到了,如果方便的話,可否先見面?”
對方婉拒了張的要求。
張的心情本來就不好,來的路上,他和福州一電子廠打了不下15個電話,對方開始要250人,在張的游說下,又追加了350人,但條件一再壓縮,張被迫一再妥協——在去年,這家工廠要了1700人,現在連一半都不到,張的心情當然更差了。
看看還有兩個多小時,張決定找個旅館休息一下。這幾天一直睡不好,他需要補覺。
農民工“司令”張全收曾創下有名的“全收模式”:先將工人招進來,哪個工廠要人,再將工人“打包”過去。沒活干的時候,免費為工人提供吃住,并且照付工資。他手下的工人最多上萬人。
然而,從去年11月份開始,張就開始不間斷地失眠:工廠退人,來的新工人又送不出去,他公司收的民工越積越多,張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洋西岸襲來的陣陣寒意。
年后,張全收一直沒閑著,幾乎天天在跑珠三角的企業,推銷自已手上的工人。
談判在四點鐘準時進行,日方經理抱著筆記本電腦進來,連寒暄都沒有,“我們的要求相當苛刻,這次我們只要16-23歲的女工。”
這家工廠隸屬于日本一家超大規模的跨國電子企業,主要生產電子馬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