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90219)
農村是幾億農民延續著古老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飯;在城市,另外還有以億計的農民工寄人籬下,同樣在靠天吃飯,憑運氣討生活。
責任編輯:史哲
大旱暴露出中國仍是“靠天吃飯”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3日,杜平
1月出口同比下降17.5%,為十年來首次。這意味著更多的農民工只能回到家鄉的土地。
中國經濟改革原本從農村開始,但迄今,最不重視改革的領域是農業,獲益最少的是農業生產者,在各種大災大難面前最容易受到沖擊的還是農民。
此次大旱,則再次暴露了長期忽視農業或者不重視農業的事實。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竟然都沒有水利設施。別說城市動輒幾億、幾十億的大工程,即便與縣鄉政府的辦公大樓相比,中國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又是何其吝嗇。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政府在經濟和社會事務中干預太多,但從財政和其他資源的分配來看,恰恰是因為政府缺乏干預的意愿,才使得農業和農村地區依然落后。農村是幾億農民延續著古老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飯;在城市,另外還有以億計的農民工寄人籬下,同樣在靠天吃飯,憑運氣討生活。
【點評者說】大旱之后,4萬億的撥款如果能夠得到修正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不是比地方上臨時抱佛腳不惜血本澆地保苗,對農民更有價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