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全國僅兩名觀眾,那些“無人問津”的電影長啥樣?
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新片要么觀眾不知道,要么影院沒排片,上映了也是影院“一日游”,而更健康的電影市場結構應該是“橄欖型”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么有些電影無人問津。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前幾天,票房數據顯示一部名叫《林深時見麓》的電影,首日票房僅75元,全國只有兩個觀眾。有網友留言表示:“票房75元,我一個人貢獻了70塊??!另一位是用了什么優惠券???氣死?!绷硪晃挥^眾很快也跳出來表示,自己不小心點錯退票扣了五塊錢手續費。這一唱一和不少人信以為真,并很快成為微博熱門話題。
事實上,這僅僅是這兩位網友在“玩?!?。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林深時見麓》首日綜合票房為56元,綜合票價28元,的確僅有兩位觀眾,但并非前述網友,實際綜合票房還不到75元。
每年上映的幾百部電影里,類似的“無人問津”的電影并不在少數,有的“一日游”,有的甚至無票房。為什么這些電影無人問津?這說明國產電影還有怎樣的改進空間?
無人問津的電影不在少數
假若不是此次網友玩梗,這個電影并不會引起關注,因為對于行業而言,這種上映首日個位數觀眾、首日票房就幾十塊幾百塊的電影并不鮮見。
這或許跌破一些觀眾的想象,因為他們知道的那些電影票房動輒破億,竟然有很多電影幾百塊票房,怎么會這樣?
觀眾這樣的認知,主要是“幸存者偏差”。以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為例,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