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青山不負人,青白江的城居環境“革命”
2015年3月27日,青白江攀成鋼公司3號高爐出完當天第二爐鐵水后,宣布永久停爐作業,這座曾經年產值上百億的國營大廠徹底宣告落幕。
在此之前,曾同為青白江“門面”的川化股份也已宣布停產。兩座王牌企業先后關停,青白江“以高耗能換取高產出”的時代成為歷史。
如今,站在長流河濕地公園里的綠道上,仍舊能看到川化和攀成鋼的廠房佇立在南岸,獨特的工業遺跡倒映在清澈的河面,展現著青白江的過去和現在。
青白江因廠而建、因工業而興。要放下賴以為生的支柱產業,需要極大的智慧與決心。
但只用了不到十年,不僅阻礙城市轉型的落后產能去掉了,青白江還依靠中歐班列和成都國際鐵路港成功轉型為陸港樞紐,徹底扭轉了城市形象。
如今在青白江高處遠望,龍泉山脈可盡收眼底,再也不用擔心視野被阻擋。大到聞名全國的賞櫻勝地鳳凰湖濕地公園,小到遍布老城區的社區綠地,再或是環繞全城的綠道,全區各處,都見證著青白江的環境巨變。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白桂斌/攝)
環境改善不僅關系著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對青白江未來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當下的城市競合關系中,生態環境已然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既要就業前景,又要生活舒適的年輕人,正在用新的尺度,以求“安居”和“樂業”兼得。而在大力推動碳中和的時代,綠色低碳產業更是成為城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這與煥新重生的青白江,不謀而合。
不破不立
在本地人眼里,現在的青白江和以前完全是兩個樣。
大學教師鄢渝葵19歲就進了川化,在青白江生活了快四十年。他至今還記得青白江以前冬天經常起大霧的模樣。
但如今談起青白江的城市環境,鄢渝葵語氣里充滿驕傲,“櫻花盛開的時候你來鳳凰湖濕地公園看看,真的非常漂亮?!?/span>
各項數據都能證明青白江當前的城市環境。2021年,青白江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全市中心城區并列第三,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全市第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7.01%,森林步行15分鐘覆蓋率83.11%,顯著高于成都的平均水平。
今年天府綠道騎行在成都爆紅,成為蓉城人民最流行的休閑方式之一。而青白江也不甘人后,目前全區已建成279公里的天府綠道。鄢渝葵就很高興地發現,綠道已經延伸到自家門口,“每天下樓就能鍛煉”。
陸港綠道(白桂斌/攝)
要放在十年前,很難想象青白江會有這么大的變化——那時這座老工業基地還在面臨何去何從的命題。
2013年,青白江作為四川省唯一被納入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規劃的區縣,踏上了產業調整之路。面對逐漸被市場拋棄的傳統工業,青白江痛下決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從源頭入手“關停并轉”。在保留總部和研發設計的基礎上,青白江陸續關停了川化、攀成鋼兩大王牌的生產線,累計淘汰化工、鋼鐵產能500萬噸,并推進上下游64家企業陸續調遷。
在鄢渝葵看來,正是這種“破則立,不破則廢”的勇氣改變了青白江。
就在青白江邁入產業調整的同一年,中歐班列前身“蓉歐快鐵”首次從青白江開出,打通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之間的全新貿易通道,此后幾年間迅速成長為青白江的經濟命脈。到2021年,以物流、外貿為主的第三產業對青白江GDP的貢獻已經占到67%,是第二產業GDP的兩倍以上。
新的支柱產業崛起,青白江終于能徹底擺脫重工業帶給城市環境的困擾。過去幾年來,青白江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整治,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最直觀的是空氣、水質明顯好轉。
過去五年間,青白江的主要空氣污染物PM2.5濃度從五年前的67微克/立方米大幅減少到36微克/立方米,僅二氧化硫的減排量就占成都市總減排量的36%,空氣指數優良天數也因此從198天增長到303天;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在Ш類及以上,主要考核斷面水質改善為Ⅱ類;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均實現安全利用。
“也就是說短短五年時間內,青白江空氣、河流的污染物濃度整體降低了一半還多,這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背啥际形廴驹幢O測中心青白江監測站的侯賢貴表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央提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強化考核的要求,此后各級政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考核目標——青白江各項環保數據的成就,即是在這樣的嚴格考核標準下實現的,可見其含金量。
針對空氣、河流的實時狀況,青白江已建立起一套生態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維護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碍h境空氣質量監測以3個市級以上標準站和7個區級標準站為主,建成投用自動監測站111個,2臺激光雷達掃描為輔,基本實現檢測跟蹤的持續性。建成投用水質量自動監測站11個,目前水質監測已經實現‘自動為主、手動為輔’,基本覆蓋各條重要河流出入境斷面、納污斷面?!焙钯t貴介紹。
綠色發展的理念也貫徹到了城市治理中。以垃圾回收為例,青白江近年改造了500多個小區固定投放點,升級了50多座農村垃圾房,建成了53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全區城鎮小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實現了垃圾分類100%覆蓋。
近年的一系列成就,讓青白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認可。過去幾年,青白江先后獲評四川省級生態區、國家生態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并作為全國唯一代表國企改革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典型案例入選了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2021年,青白江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功實現向泛歐泛亞內陸開放前沿港口城市、向現代綠色產業、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轉變的鳳凰涅槃。
近期在新華網舉辦的第八屆綠色發展論壇上,青白江再次獲得三項榮譽,分別入選“202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城市”“2022優化政務(投資)環境優秀城市”和“2022鄉村振興綠色實踐優秀城市”。
全域增景
有了“青山綠水”,如何扭轉外界對青白江的固有形象?
工業建設時期的青白江,并不以環境著稱。鄢渝葵1983年剛到青白江工作時,只有城廂古城設有一處紀念烈士彭家珍的家珍公園。一直到1988年,青白江區第一座現代化公園怡湖園才正式建成開園。
但過去幾年間,青白江的公園綠地建設大步前進。
2017年成都提出建設公園城市后,青白江積極響應,在區域建設總體規劃中提出打造12個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將公園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以點帶面發揮公園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青白江已建成城市公園5個、小游園微綠地26處、鳳凰綠道、長流河綠道、陸港綠道等多條天府綠道,并完成了長流河濕地公園、東山公園等“百個公園”示范工程的建設。通過同步完善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和微綠地的建設,青白江逐步構建起“全域增綠”的五級城市綠化體系。“青山綠道藍網”正在青白江大地鋪展。
在各個公園項目建設過程中,青白江引入了開放式公園、海綿城市等理念,堅持“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設計原則?!澳壳扒喟捉乃谐鞘泄珗@都是100%免費開放,全區入園‘零門檻’?!鼻喟捉瓍^住建局公園建設管理中心黃曜介紹。
長流河(李靜/攝)
不僅如此,青白江的公園建設還做到了“因地制宜”,充分展現出地方特色。
2019年底建成開放的長流河濕地公園,就將青白江特色的工業文化融入其中。這座公園沿河布局,對原先的工業渠長流河進行了大力整治,并保留了一部分原川化、攀成鋼的廠房遺址,實現了工業遺存與自然景觀的結合。
如今漫步在長流河濕地公園中,游客不僅能觀賞到銀杏、香樟樹、藍花楹、天竺桂、紅楓等四季美景,還能在工業時光廣場等景點感受青白江昔日工業建設的輝煌。
已建成兩千多畝的鳳凰湖濕地公園,則靠主打“賞櫻”成為了青白江乃至成都的城市名片。這里種植了幾十個品種、1.5萬余株的櫻花,從2010年至今已連續12年舉辦國際櫻花節,成為全國知名的賞櫻勝地。
鳳凰湖櫻花(李靜/圖)
位于鳳凰湖二期的國際石斛研發中心,則收集了1097種石斛,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斛種源庫”。石斛被稱為“藥用植物界的大熊貓”,不僅具備重要的科研價值,也為鳳凰湖濕地公園又增添了一重美景。去年6月,這里出產的四種石斛登上神舟十二號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讓青白江成為全國焦點。
可以看出,青白江對公園建設的投入可謂一舉多得:不僅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更是為優化城市形象、吸引外來游客作出巨大貢獻。
事實上,長流河濕地公園開放后很快就成了成都的網紅景點,開園至今游客量近十萬余人次。而鳳凰湖濕地公園每年更是能吸引上百萬人次光臨,今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后影響力進一步出圈。
目前,青白江正在大力規劃發展全域旅游,希望將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和消費場景結合,讓游客領略青白江的多面魅力。隨著各項旅游設施逐步完善,游客在青白江既能觀賞鳳凰湖櫻花節的盛景,也可以在城廂古城、彌牟鎮實地感受傳統文化,還能到亞蓉歐國家館享受購物的樂趣。
筑巢引鳳
光是吸引游客來訪還不夠,青白江更想把人留下來。
青白江近年大力夯實生態本底,正是希望以人居環境“筑巢引鳳”,吸引人才和生產要素聚集,讓宜居成為青白江的重要競爭力。
在當下年輕人選擇工作、居住城市的考量中,“宜居”已經成為了重中之重。今年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一份《年輕人選擇城市需求洞察報告》,發現95后、00后年輕人的擇城標準明顯偏向生活化,盡管就業機會依然重要,但城市環境、生活便利性已經上升為同樣重要的指標。
憑借中歐班列和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優勢,青白江近年物流、外貿等臨港適鐵產業風生水起,提供了一大批就業機會。光是近五年來,青白江全區就新增了近10萬家企業。與此同時,青白江的城居環境、配套設施也在持續優化,力求成為人才的安居樂業之地。
去年TCL投資5億的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落戶青白江。TCL綜合部經理袁彰鵬就注意到,近年青白江不僅產業布局實現優化,各項城市配套設施也在逐步完善。
在青白江老城區,70余條社區綠道已經“串街成鏈”,將綠色空間與社區生活場景串聯,讓居民在回家、上班的路上都能享受綠意。
青白江還推動了213個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改善了近1.5萬戶居民的生活品質,此外建成了文體中心等公服設施176個,并引入成都樹德、川大華西第二醫院等教育、醫療配套,持續優化升級全區文化、醫療、教育公服供給。
在產業新城的發展過程中,青白江還轉變思路,將職工的休閑需求納入了規劃考量,塑造“城園相融”的公園城市形態。
歐洲產業城是青白江近年大力發展的全新產業功能區,距離主城區有一定距離,周邊缺少休閑運動等配套設施。為此青白江在產業城一河之隔的73畝土地上修建了一座東山公園,這座公園設計了步行棧橋連接園區,實現休閑與工作場景的無縫切換。
“產業園的員工下班后,只要跨過棧橋就能進入公園?!鼻喟捉瓍^歐管委規劃建設部專員甘峻霖介紹。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