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法律顧問,看見那些“絕望的主婦”
以前在律所,包穎琦接待的大部分來訪女性往往已經決定了離婚,是來了解如何爭取更多權益的,而大部分城中村的女性連是否離婚都還沒想清楚。
包穎琦教她們怎么判斷家暴,怎么收集出軌的證據,怎么應對可能面臨的離婚糾紛,并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但基本上不會再有下文。
責任編輯:李慕琰
2019年10月,深圳市羅湖某城中村街景。
幾乎在深圳的每個城中村,每條街道上的一些房間里面,都會有一個忙碌的女人。也許她沒有上過大學,每天的生活圍繞著丈夫和孩子。早上七點,也許她會打開冰箱,盤算著一天的消費,她準備了多份早餐,擦拭了孩子嘴角的飯粒,目送著上班的丈夫。天氣漸寒,洗碗時,她戴上了手套。
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她打掃衛生、洗晾衣物、澆花灑水,抱著年幼的孩子曬太陽,然后和境況相似的鄰居們聊聊天。夜幕降臨,她計算著下班時間,拿出手機嘗試新的菜式,迎接丈夫回家。很多時候,他們之間會突然爆發一場爭吵,鬧得不歡而散。
2019到2021年,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大多數來找包穎琦咨詢的女人正是如此境況。每周兩個工作日,這位律師為城中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這是深圳司法部門“一社區一法律顧問”項目工作的一部分。剛入行時,她一度抗拒婚姻家事領域的法律工作,認為離婚案件里的當事人“蠻橫不講理”。
兩年的社區咨詢工作,扭轉了包穎琦的想法。
在社區,包穎琦幾乎從來沒有遇到男人來咨詢婚姻問題。
“她們才意識到原來離婚這么復雜”
前來咨詢的大部分“絕望的主婦”,她們撫養孩子、照顧老人,咨詢的時間恰恰是丈夫上班的時間?!昂芏嗳硕际菑耐獾馗煞蛞黄疬^來的,主要任務是在家帶娃,或者做些按件計費的零散工種?!卑f琦發現,她們往往帶著娃過來,抱在手里,或者牽著。
交談是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內容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她們與丈夫爭執時被扇了一巴掌,發現了丈夫手機里面的曖昧短信,或是遇到了撫養孩子、婆媳關系等問題。產后一兩年,有人仍然情緒壓抑,生活重心圍繞丈夫和孩子,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