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腐敗事件曝光,銀行合規體系待完善 ——1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合規管理領域收集38起負面事件,11起與企業高層腐敗相關,9起發生在金融行業,企業合規體系待完善。
責任編輯:康華
2022年11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收集整理90件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合規管理領域,11起高管涉腐事件曝光,多家核酸檢測公司因數據造假被通報;消費者責任領域,得物、名創優品、一嗨二手車等APP因侵犯消費者隱私被點名;安全與健康領域,河南安陽市凱信達商貿有限公司“11·21”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備受關注。
圖1:1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布情況
圖2:1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發生領域
金融領域反腐力度加大,9名高管被查
合規領域曝光11起高管腐敗事件,涉及16名高管,9起發生在金融行業,涉及董事長、行長、副行長、首席業務總監等高層管理崗位,涉事人員50后1人,60后4人,70后5人,從業年限基本在20年以上。
圖3:11月曝光高層管理者違規事件
金融領域權力集中、資金密集,一直是腐敗問題的易發多發之地。2022年前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通報56起金融單位干部違紀違法調查,占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類別中全部被通報人數的43%,其中39起發生在銀行業,8起發生在證券、保險和投資公司;10起發生在金融監管部門(銀保監會7起,證監會3起)。
2021-2022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執紀審查通報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共計275人,金融領域108人,占全部人數40%;其中,銀行業執紀審查通報人數每年增長近一倍。
圖4:2021-2022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金融領域涉嫌違紀違法人數
銀行業高層管理者權力尋租的普遍問題是利用職務便利在信貸審批、人事安排、工程承攬和項目招投標等方面謀取利益。
銀行高管長期的權力濫用,涉及數額巨大,不僅污染銀行系統的政治生態,阻礙金融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而且會加劇社會不平等,引發金融風險,威脅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周義程指出,從行業內部看,金融腐敗與該領域高收益誘惑相關,又與金融機構對從業人員考察不到位、內控機制不完善有關。
如何反腐敗,一直是監管部門和國際ESG投資機構在企業治理中重點關注的議題。作為上市公司或股份制企業的銀行,應當遵照國際標準和要求制定相應的反腐敗程序、政策,對該議題積極管理。
國際報告倡議組織(GRI Standards)制定了可供企業測評和匯報反腐敗現狀的指標,從政策制定、風險識別、程序設計、培訓教育角度提出反腐敗信息披露要求,這些要求同樣可以作為檢查銀行反腐敗工作是否到位的標準:
2022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50家銀行社會責任調研中發現,銀行基本建立了反腐敗、合規管理政策,針對反洗錢、反腐敗開展專項培訓,但就如何對關鍵崗位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者進行監督,防止權力濫用,相應政策、程序披露不足。
銀行業反腐治理,除了完善制度、加大懲戒之外,還需要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跟蹤、評價的程序;強化審計、風控、法務、合規等部門的監督合力,保持專業人員的獨立性、權威性,增強監督實效。
11月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一、華熙國際董事長強制低價收購員工股份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11月2日,據鳳凰網科技報道,華熙國際前員工向監管部門舉報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強制低價收購員工股份,要求“留股不留人,留人不留股”。趙燕最終以2.1億元的低價,獲得員工價值8.8億元可套現的股票。
警示:如果舉報屬實,華熙國際董事長不僅侵犯員工權益,侵害小股東利益,甚至可能涉嫌強迫交易;如果不存在脅迫,員工反復向證監會舉報,可能對企業某方面操作存在不滿,企業需要積極溝通,妥善解決問題。
二、核子華曦核酸檢測造假陷輿論漩渦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1月24日,因核酸檢測結果錄入異常,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被蘭州衛健委通報。張珊珊由于在19家以“核子華曦”為名的公司擔任監事被全網追蹤。其背后的核子基因及創始人張核子,也因此陷入輿論旋渦。此前,核子基因旗下多家實驗室因謊報檢測結果、偽造醫學文書等不規范行為被罰。
警示:這類企業因防疫而快速擴張,內部管理不完善,經營模式未受市場檢驗,僅靠核酸一項業務獲得巨額利潤,很難不被質疑。增長已不是衡量企業“合法性”的唯一標準,獲取利潤的方式、手段甚至比營業額更加重要,檢測企業靠核酸暴富的“美夢”該醒了。
三、重慶順鑫加油站安裝作弊軟件揩油被罰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11月30日,中國消費者報消息,重慶市順鑫油料有限公司下屬的順鑫加油站通過加裝用于控制加油機計量的作弊軟件,在2022年1月-6月獲取違法所得146.27萬元。
警示:順鑫加油站利用軟件“揩油”,破環了計量設備,銷售的成品油長期缺斤少兩,不僅違反《加油站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而且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知情權,手段卑劣,應當嚴懲。
四、貨拉拉惡意壓低運價被約談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11月17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貨拉拉公司進行約談,對滿幫集團、滴滴貨運、快狗打車3家互聯網道路貨運平臺公司進行提醒。約談指出,貨拉拉采用一口價訂單、上線“特惠順路”產品等方式惡意壓低運價,嚴重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警示:今年1月、7月、8月、9月也是這幾家公司因為同樣的問題被約談,貨運平臺通過壓榨司機利益謀利,違背平臺經濟開放、共享的價值取向。4次約談之后,貨拉拉們需要拿出切實的解決方案,將貨車司機的權益保障落到實處。
五、國美延發工資并要求員工簽署理解承諾函
涉及領域:員工責任
事件回顧:11月3日,紅星資本局報道,國美電器要求員工簽署承諾函,理解并承諾,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可能延時發放員工工資。國美從9月就開始停發員工工資,并從5月開始不再為員工繳納社保公積金;員工即便不簽署承諾函,國美也不會發工資。
警示:據報道,國美遭遇經營困難,需要和員工民主協商解決方案,而不是通過一紙文書要求員工息事寧人、放棄權利。不按時發工資已經違法,若還通過多種方式壓制員工發聲和表達,毫無風度、影響惡劣,雇主形象已近崩塌。
六、迷你玩游戲侵權被判賠償網易5000萬元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11月30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消息,對廣州網易公司、上海網之易公司訴深圳迷你玩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深圳迷你玩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判令其刪除游戲中230個侵權元素,并賠償網易公司5000萬元。
警示:游戲玩法、畫面、音樂等元素都屬于創作團隊的智力成果,具備商業價值。該案件的巨額賠償,將給游戲侵權行為敲響警鐘,“換皮”游戲不可取,只有技術、玩法、視覺、情節等自主創新才是公司可持續發展之道。
七、金耀藥業涉嫌壟斷被罰2772萬元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11月17日,金耀藥業收到行政處罰告知書,金耀藥業濫用在中國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場的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卡莫司汀注射液,違反了反壟斷法,被罰款2772.13萬元。
警示:衡量醫藥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項關鍵指標是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包括價格的可負擔,弱勢群體可觸及、可接受??就∈且环N抗腫瘤藥,主要用于癌癥治療,金耀藥業手握原料藥和制劑生產批文,肆意抬高價格,增加患者抗癌成本,背離醫藥企業存在初衷。
八、安陽凱信達商貿公司廠房火災致38人遇難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11月21日,河南省安陽市凱信達商貿有限公司廠房發生火災。事故造成38人死亡,2人輕微傷送醫救治。據安陽市新聞發布會通報,事故系企業人員違規操作,電焊引發火災?;馂陌l生倉庫放有大量棉絮、布料,還有藥品、家具,二樓為內衣生產線,皆為易燃物。
警示:冬季天氣干燥,廠房若有大量易燃物,物料應當合理放置,設備需要定期檢查,并面向員工開展安全培訓,組織應急演練。該企業管理者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管理嚴重失位,公安部門已對企業法定代表人實施控制。
九、聯動優勢違規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被罰1095萬元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1月25日,聯動優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因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罰款1095.42萬元。聯動優勢因支付業務等違規在2022年、2021年內累計被罰金額已超過2900萬元。
警示:跨境支付領域,跨境資金的流動中存在虛假交易、洗錢和地下錢莊等非法活動,支付機構需要加強內控建設,對交易雙方身份的真實性、交易內容的合法性進行有效判別、監督和審查,防范風險發生。
十、蜜雪冰城密封飲品被曝有小蟲子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11月26日,湖北仙桃有網友稱在蜜雪冰城購買4元一杯的檸檬水中有“小蟲子”,該杯檸檬水尚未開啟飲用,杯底有黑色異物。涉事店家回應“沒關系”,引發爭議。
警示:蜜雪冰城曾多次被曝食品安全問題,飲料中出現過蚊蟲、蒼蠅,還曾因使用過期冷凍荔枝汁、過期咖啡粉被罰。企業通過平價和加盟實現快速擴張,但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運營標準未能有效落地,將對品牌聲譽和長期運營產生負面影響。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網絡編輯: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