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井噴的秘密
在實體經濟如此不景氣的情形下,信貸井噴何以發生?銀行業可以單槍匹馬地拯救中國經濟嗎?或者,這是否潛伏著又一次大規模的壞賬形成風險?
責任編輯:肖華
在放貸與風險之間,票據融資成為大銀行的平衡木,這是經濟下行之路上一道獨特的中國風景
怎樣的信貸井噴?
2008年9月以來,中國的出口、工業增加值、用電量等實體經濟數據一直在加速下跌,面對“從峭壁上跌落”的曲線,被稱為“數據大師”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搖頭不已:“一眼看去,這哪里是中國經濟的數字,還以為是日本的數字。”
只有一抹亮色:信貸井噴。去年11月新增貸款為4770億元,12月份增至7720億元,到今年1月,更倍增到了1.62萬億——為去年全年貸款新增額的三分之一!
在黯淡的經濟底色上,這抹亮色如此珍貴而突兀,樂觀的聲音不免悄悄溢出——看起來,現實經濟的活躍程度在增加,中國經濟很可能走出一個漂亮的V型復蘇軌跡。在“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的日子里,判斷與期望之間的邊界常常容易模糊,樂觀者為貸款規模所鼓舞,而大部分觀察家們則心懷疑慮:在實體經濟如此不景氣的情形下,信貸井噴何以發生?銀行業可以單槍匹馬地拯救中國經濟嗎?或者,這是否潛伏著又一次大規模的壞賬形成風險?
觀察家的審慎在細節中得到了支持。1.62萬億新增貸款中,真正對經濟增長有支持作用的中長期貸款(5229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