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超綱”“學習超綱”是謬論:當隨興趣指引,豈可自我設限?
“超綱”的原意,是指考試超出了教學內容,必須用尚未教授的高年級知識才能解答。這是規范教育者的行為原則,“超綱考試”應該避免。但哪有限制學生學習更多知識的道理?教學大綱,是教育的基線,是用來兜底的,而非上限,哪有把一般課程當做教育天花板、不許逾越、禁止優秀人才超越的道理?
責任編輯:陳斌
回憶自己閱讀的經歷:作為70后,生活在一個知識比較貧乏、信息非常閉塞的年代,機緣巧合,我喜愛上了閱讀。
父母都是先進工作者、單位里的項目帶頭人,終生都很忙碌。即便是節假日,雙親都在加班,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所以他們常把我放到單位圖書/資料室,以防走失或在瞎玩兒時受傷。中午,父母中一人帶我去食堂吃飯,飯后再送回閱覽室。
部隊大院的資料室,很晚都有人值班。所以經常到天黑得像鍋底一般,父親才結束加班帶我回家。相較而言,母親學校里圖書室到點下班,我就帶出幾本書,到其教室里繼續閱讀,她總在給績差生補課,帶我回家時也常是披星戴月。
此類閱讀條件,對70后普通家庭孩子很難得,幾年的閱讀經歷也養成了我一生閱讀的愛好。當書籍閱覽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就感覺頭腦里似乎開了扇窗,越讀心里越敞亮,感到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