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公立醫院二萬億負債:十一載紓困未竟,疫情雪上加霜
與歷史擴張負債相比,本輪債務危機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已出現經營困難,不得不舉債發工資、償付貨款,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的醫院?!靶枰貏e留意那些沒有買設備、沒有蓋樓還虧損的醫院?!?br />
對于很多公立醫院來說,舉債成為擴張的唯一選擇,因為“不負債就擴張不了規模,不擴張就沒有競爭力”。
國家衛健委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當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壓力逐漸加大。國家衛健委正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加快補齊內部管理短板和弱項,合理控制運行成本,降低負債率,推進高質量發展。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2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長遠來看,在現行醫保體系下,醫院加強運營管理水平才能實現造血。圖為醫護人員為患者輸液。
河北邯鄲曲周縣中醫院陷入多起借貸糾紛案件,累計欠債超過三億元;遼寧丹東振安區醫院被曝連續5個月未發工資;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由于拖欠供應商貨款,被起訴至法庭后賬戶被凍結……
過去三年,絕大多數醫院一直節衣縮食過“日子”。作為國民健康體系的基石,公立醫院運營狀況為各界關注。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年卷)》顯示,2021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負債率為42.56%。其中,公立醫院總負債額約2.33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1.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代表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負債率較輕,約30.95%。
以二級公立醫院為例,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的通報顯示,在調研的2400家二級公立醫院中,2020年約40%醫院出現虧損,7.51%的資產負債率超過100%,49.53%的資產負債率超過50%。南方周末記者對比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前一年數據,發現上述三項數據分別增加了16.75%、4.29%、8.93%。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二級醫院正在邁過“負債率50%”這道警戒線。為引導公立醫院合理控制負債,國家衛健委于2019年、2020年分別啟動三級和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將“資產負債率”作為監測指標。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總會計師劉宏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立醫院的償債能力變差,使得過往擴張時產生的歷史負債集中暴發。此外,一部分醫院常年經營不善,需要借錢發工資,在疫情后陷入惡性循環。
這也得到國家衛健委通報證實:“醫療盈余的普遍減少與醫院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同步開展,加大防控投入、運行成本增加等因素有關?!?/p>
國家衛健委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復中表示,當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壓力逐漸加大。國家衛健委正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加快補齊內部管理短板和弱項,合理控制運行成本,降低負債率,推進高質量發展。
湖南、山東、河南、遼寧成重災區
一般認為,公立醫院是指政府舉辦的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醫院。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公立醫院分為三級,一級為基層醫院,二級為地區性醫院,三級則是跨地區以及向全國范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每一級根據考評,劃為甲、乙、丙三等。
南方周末記者對比歷年衛生統計年鑒發現,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從2004年的25.3%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45.9%,達到頂峰。
如按地域統計,2021年,湖南、山東、河南的醫療衛生機構資產負債率最高,分別為53.99%、52.22%、52.19%。除浙江、青海、西藏外,其余省份衛生機構負債比例皆超過了30%。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2020年3月曾調查了全國26個省市316家醫院。數據顯示,88.6%的醫院存在資金壓力,50%的醫院現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