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談女性文學閱讀與寫作: “一個新的女性寫作時代正在到來”
畢竟歷史上經典作品那么多,也不一定都有女性意識,我們大可不必畫地為牢。所以要學會審慎地閱讀,要做不容易被說服的讀者,要成為有主體性、有判斷力的讀者。當這樣的讀者越來越多,讀者的女性意識會反過來影響創作者們的創作。
現在寫女性成長歷程的作品很多,但如當年那樣尖銳而深具問題意識的作品卻是稀少的,文學影響力也有限。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2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李慕琰
張莉一直致力于當代文學與女性文學研究,評論集《小說風景》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在研究生課堂上討論魯迅的小說《傷逝》時,一位70后男學生發言說,子君不求上進、安于現狀,造成了她命運最大的悲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觀察到,臺下更年輕的學生聽聞都變了臉色,對這位百年前的女性的處境,他們有不同理解,“會覺得整個社會沒有給子君出路”。
張莉認為,這些更為年輕的讀者,已然具備了嶄新的性別視角。在教學和閱讀中,她愈發感受到“基于女性立場的閱讀”的重要性。
以往,她的工作側重于作家和作品的性別意識。2019年3月,她向137位中國當代作家發起了“我們時代的性別觀”調查,引起廣泛的社會影響。做完這份調查,張莉開始提倡新女性寫作,“要發現兩性關系里面幽微的關系,而不是男與女的二元對立”。
今年,她開始有意識地強調讀者的性別意識和主體性?!拔覀儾荒芤笏械乃囆g作品都具有性別意識,但我們可以用女性視角或者性別意識去理解和認知?!痹?022年9月出版的《我看見無數的她》序言里,張莉點明了這樣做的出發點。
這本書三分之二的內容出自張莉私下和六位95后研究生女孩分享的閱讀報告。那些與女孩們討論文學、電影的夜晚,化作一篇篇以女性視角解讀文學和電影作品的文章。
從女性視角看待所有文藝作品,而不僅限于女性作品的思路,在她2021年出版的《小說風景》中已經展開。這本書的評論對象是諸如《祝?!贰痘钪愤@樣的經典之作,張莉選擇了女性和創作者這兩種視角,作為自己重讀和闡釋經典的鑰匙。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給予《小說風景》的授獎詞是,“在既往經驗與當下創作的觀照中,彰顯富于女性意識的整體性洞見”。上一位女性評論家趙園獲得此獎,距今已12年。
在經歷《小說風景》的寫作之后,張莉逐漸意識到與普通讀者在一起的重要性。女性文學研究最終指向推動社會平等意識的建立,而這“不僅僅意味著作家的平等意識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普通讀者的性別意識、平等意識”。從《小說風景》到《我看見無數的她》,她心目中設定的讀者也由學者變為了普通人。
在張莉看來,文學批評家或文學研究者本質上是“擺渡者”,連接文學作品和讀者?!拔膶W研究,應該和我們所在的時代發生關系。最近幾年我越來越深刻意識到,女性文學研究不僅僅要研究文學創作,同時還要關注基于女性立場的閱讀?!彼龑⒃S多精力用來向普通讀者普及,除了編選中國女性文學年選、散文選集之外,也通過公眾號、音頻節目、視頻課等方式講解女性文學的相關內容。
作為第一代網民,張莉熟悉網絡,也相信媒體的力量。她的碩士論文研究的恰是“新教育、新媒體與新愛情話語的建構”,中國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媒體的力量,一百年前,如果沒有媒體的助推,就沒有五四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
她也期盼著受到影響的普通讀者有朝一日成為創作者,正如五四運動時期,冰心、盧隱、馮沅君等一眾女青年都是新文學的讀者,而后成為新文學的作家。特別在大眾媒體興起的今天,再平凡的女性也有發聲與書寫的機會,“今天的‘丁玲’‘蕭紅’或者‘張愛玲’也許還在山里割草,在廚房做飯,在課堂里讀書,或者在網絡上沖浪呢,說不定哪一天,她就會突然冒出來”。
“要做不容易被說服的讀者”
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