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擦星星的人

我仿佛看到浩瀚的夜空,很多星星閃亮;但我知道,還有更多沉默而孤寂的星體隱藏在黑暗中,從不為人知曉。他們期待著能夠彼此聯絡,獲得能量;甚至可以發光,一起匯成璀璨的星海?!獜堖M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屾淼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p>

2022年12月5日,資深傳媒人、國內抑郁科普與互助平臺“渡過”創始人張進離世,他生前在朋友圈發過的這段話在互聯網被廣為轉發。

前半生,張進歷經紙媒的黃金年代,以他的采編和管理才能鑄就了精彩的報道和融洽的團隊氛圍;在他生命的后10年,他創立“渡過”,將其發展成為國內最知名的抑郁科普和互助康復社區,乃至今天的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平臺。

我們將采寫重心放在了他人生的后半程。不僅因為抗抑郁是張進未竟的事業,也在于它與當下每個人息息相關。如果抑郁如同“腦部感冒”,我們都有罹患的可能,學會察覺自己與他人的精神障礙表現,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以及這個斑駁雜陳的世界。

1

棗紅色的T恤,灰色休閑褲,腳蹬在一輛看不出品牌和年代的舊自行車上,兩手緊抓著車把手,繃直的肌肉瘦削而不乏力量。頭發隨意地耷拉在額頭前,鏡片下的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縫,眼角兩邊的褶子幾乎擠出一個扇形的角來。

幾位財新的老同事不約而同地都向我發來了這張照片。素樸,真誠,親切,坦蕩,這樣的張進,幾乎人人喜愛。

愛笑的張進(陳寶成/圖)

大學畢業后進入《工人日報》,不到10年張進便升任編委。此后加入《財經》,并參與創辦財新傳媒、位列高層,他在新聞領域的履歷漂亮而扎實。大家都相信,如若不是中年變故,他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到底。

在財新團隊,他被稱為“快刀手”。如今檢索他的寫作成果,有同事驚嘆其“著作等身”。他的文字沒有過多辭藻,簡短靈巧,對記者也強調不用情緒化的語言。他主管的部門聚集了一幫敢闖敢拼的調查記者,開會時經常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大家感慨,“只有張進能夠耐心、思路清晰地調和桀驁不馴的八方諸侯?!?/p>

多年來,張進在財新分管綜合組,報道范圍涵蓋三農、法治、教育、環境、科技、醫療、公益、社會保障及突發事件等諸多領域,因而被戲稱為“(其他部門)不管部”,卻屢屢引發關注,殊見功力。

前財新記者龐皎明回憶,報題會上,當他把“邵氏棄兒”的線索報給(時任財新副總編)張進時,許多同事都表示“匪夷所思”,張進也對這個線索表示震驚。但他當時便表示,這樣的事情侵犯了人基本的權利,必須要調查和揭露?!安还苁鞘畮讉€還是一個,都應該報道?!?/p>

張進相信,從事新聞工作,能夠讓人不斷求知,并滿足表達的愿望,最終促進社會的改變。他一直感念新聞生涯錘煉出的對事物的直覺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在財新網執行總編輯張繼偉看來,新聞與精神健康兩個領域的付出,都寄托了張進對理想社會和美好人生的向往。

2017年6月,張進在秦巴山區采訪

在回憶文章里,張繼偉提及1990年身為研究生的張進和幾個同事被下放到門頭溝王坪村煤礦的歲月。張進那時的工種是巖石段的做柱工。所謂做柱,是指把巷道掘開后,用木柱把巷壁撐住,以防倒塌。張繼偉以為,張進在那段肩挑手扛的日子里觸摸到了生命的質感,并把這些沉重的記憶當作了自身的一部分?!盁o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他這一生的悲天憫人,且以切實的行動助力他人,大抵在王坪村便打下了基底。

2

在張進身上,抑郁最初的“顯山露水”,要源自2008年。

那年的“汶川地震”報道結束后的一天,張進躺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突然感受到一陣前所未有的疲勞。失眠、乏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這些更加明顯的癥狀,此后兩三年慢慢浮現。然而即便雜志在2011年編發過《精神病了》這期封面,張進也未曾意識到自己已有抑郁病癥的先兆。

直到那年11月前后,他的工作能力斷崖式下跌:反應遲鈍,判斷選題再不能決斷。龐皎明記得,有次上海站同事來京,希望和張進聚餐。剛一落座,張進便為自己的遲到道歉,“接著人就不說話了,目光渙散?!蓖氯ニ艺?,他假裝自己不在,把門反鎖著,任人怎么按門鈴都不開。

2018年張進在東非

世界在眼中失去了顏色,甚至簽名時連“張進”兩個字都寫不了。后來張進才知道,這就是生命能量的流失——抑郁患者最明顯的特征之一。

但對46歲的張進而言,要去精神病院看病,起初也著實不能接受。據他描述,后來他幾乎是被朋友“綁架”著,“挾持”到一輛出租車上,直接開到了安定醫院。然而吃了整整7個月的藥,沒有任何效果。

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姜濤見到張進時,感覺他臉色特別晦暗,有氣無力,“就像一個機器突然不運轉了,卡殼了那種感覺?!睆堖M沒抱什么希望,“死馬當活馬醫吧?!睕]料到換藥的第19天,不光所有癥狀消失,體力、腦力、精力恢復,而且胃口大開、健步如飛。

“你這是轉相(抑郁癥轉為雙相情感障礙),要(再)換藥?!?/p>

張進興奮地給姜濤打電話,對方卻要他速到醫院,在看了一眼他的臉后,說了這句話。

張進有點懵,但內心的聲音讓他再遵醫囑。這回,他感到自己的確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在同事王爍的提議下,他很快寫出了《地獄歸來——我與抑郁癥抗爭的日子》,從此開始了“作為療愈的寫作”。

為什么僅憑一眼就能看出轉相?精神科醫生如何能在短短幾分鐘里掌握患者病情、調好藥?吃藥的副作用有哪些?停藥會產生什么后果……

渡過北京“青少年之家”,孩子們的繪畫(宋詞/圖)

“初愈”的張進對抑郁相關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開始研究藥物,并去姜濤的診室旁聽。

那段日子,財新編委午餐會只有一小部分時間用來討論采編事宜,大部分時間是大家聽張進講抑郁病癥?!笆裁捶媒M合啊,像研究秘笈一樣,滔滔不絕?!薄吨袊母铩房偩庉嫍钫苡罨貞?,那時他在旁邊聽著,還會有點不耐煩?!坝X得這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當時我們對于精神疾病太缺乏了解了?!焙髞硭庾R到,同事們對這一領域的陌生,也刺激了張進從事這方面科普的熱情。

事后回溯,張進和好幾位同事都得出過結論:他那時大概正是以輕躁的高度活躍、亢奮狀態在積極思考和書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