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物多樣性“好概念”,緣何引來諸多爭議?
NbS(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CBDR(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相爭”,最終結果是在“框架”目標8文本中保留了NbS,刪去CBDR,但NbS也未能列入“框架”中具有政治意義的序言部分,可謂“兩敗俱傷”。
一些原住民組織認為,部分NbS項目缺少當地原住民的許可和參與,反而占用土地,剝奪了他們的謀生手段,最嚴厲的指控是“碳殖民主義”。此外,企業種植了碳匯林,取得了相應碳減排額度,可能會逃避自身的減排責任,有“漂綠”嫌疑。
學界認為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相互影響下,可能會產生一個臨界值,超過這個臨界值,生態系統可能迅速退化,固碳能力隨之減弱,從而加劇全球溫室效應。
責任編輯:曹海東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22日,剛果剛果河河口,Nteva村一名村民在紅樹林濕地中洗手。在與安哥拉交界的剛果河河口,將近2萬公頃脆弱的紅樹林處于剛果自然保護研究所的保護之下。
不再打魚的周順,成了鄱陽湖一名保護江豚的志愿者。2022年以來,他眼看著鄱陽湖水位快速下降,“每年(鄱陽湖)都會見底,但今年特別早”。目擊江豚的次數增多了,周順反而憂心忡忡:水少了,江豚愛吃的魚也少了,活動范圍縮小,增加了被船舶干擾的頻率。
2022年,“超長待機”的干旱在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蔓延,其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干旱不僅影響農業,亦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聯合國環境署將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共同列為人類面臨的兩大關鍵挑戰。英國阿伯丁大學環境學教授Peter Smith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氣候變化加劇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風險,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則能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皟纱筇魬鸨仨殔f同應對,如果分為兩個陣營獨自解決,人類將找不到最優解?!?/p>
剛剛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閉幕的第十五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已將協同應對生多和氣變列為關鍵議題。然而,被視為二者之間的橋梁的NbS(Nature-based Solutions,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大會中卻遭到發展中國家代表的質疑。
NbS由世界銀行于2008年首次提出,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了NbS的定義,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自然的或經修改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從而有效地、適應性地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韌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益處”,其核心涵蓋三個方面——社會挑戰、生物多樣性凈收益以及人類共同利益。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作為COP15最重要成果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框架)已將NbS列入“目標8”的文本中,但其列入經過充滿分歧,折射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利益格局。
被保留的與被刪除的
Peter Smith稱,按照設想,NbS可以作為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協同解決且相互補充的工具,促進兩個領域之間的資源整合,最終保障人和自然的福祉。
NbS概念看似抽象,實踐案例卻很接地氣。2021年6月,中國自然資源部和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10個“NbS中國實踐典型案例”,涵蓋范圍相當廣泛,既有保護滇金絲猴,也包括修復沿海紅樹林濕地。
遺憾的是,這一寄予厚望的概念在COP15引發激烈爭議。COP15大會審議數十項決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