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了,它仍然是最佳港片
在千禧年(2000)的節點,香港電影正在走向余暉的十字路口。
這座飽經滄桑又樂觀奮勇的城市,曾以香港電影的金字招牌,閃耀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也啟蒙了一代內地影迷。
深植于城市秩序背景下的警匪片,歷來是香港電影人的拿手類型。
在當年“港片衰敗”的大背景下,2002年12月12日,《無間道》橫空出世,它的故事、制作、演員等等方面都充滿港式趣味,又展現出新穎精致的水準。
20年過去了,香港電影仍在北上融合與本土化之間猶疑,而無論在制作水準上,抑或輻射影響力上,《無間道》系列都是最佳港片。
《無間道》拍了三部,制作和上映都很緊湊。主創麥兆輝和莊文強,原本并未籌劃三部的篇幅,但兩部續作仍然保持了極高的水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首部《無間道》成功的人物群像,給續作奠定了可擴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盛時余暉之下,臺前幕后的精英創作者,加上第三部的內地演員,都發揮出和諧的共創能力。
《無間道》系列的篇幅很長,人物也多,但它的內核卻很簡潔。在主題上,麥兆輝和莊文強以“無間地獄”為題,也即佛家所言的八大地獄之一,也是最殘忍慘烈的一個。影片中無論是警方或黑幫,其間人物都在互害的輪回里煎熬,這個充滿宿命論的母題,讓整個系列有一種史詩感。
在故事上,主創卻不故作玄虛,拿出港產警匪類型的懸疑編織能力,始終圍繞在“找臥底”上,串起珠玉般豐滿的人物,保持住了極高的娛樂性——時至今日,我們以娛樂性要求去看,它仍然顯得精彩紛呈。
在第一部里,麥兆輝和莊文強使用了港片常用的梗,即是“臥底”。梁朝偉扮演的陳永仁,原本是警校優秀學員,但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崔一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