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攤上大事:尊重用戶隱私是基本商業倫理
我的手機攝像頭/音頻組件/后臺程序、實體眼鏡店里的安監系統、我的電腦及其屏保程序、QQ、微信、微博,與淘寶、天貓等商家有啥關系?誰授權他們恣意闖入我的生活、獲取本人信息?不同平臺之間是怎樣的商業利益關系?這不是“多大點事”,而是我們被恣意侵犯慣了,已經麻木不仁。
責任編輯:陳斌
日前,“字節跳動”(其在國外的產品與服務為TikTok)攤上大事了。其員工違規獲取美國用戶數據,數名涉事員工已遭解雇。
“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在致員工的一封郵件中稱:公司內部調查發現有員工不當獲取了少量美國TikTok用戶的數據,包括兩名美國記者的TikTok用戶數據。
據“新浪科技”報道:“字節跳動”在今年夏季為找到涉嫌向記者泄露內部談話和商業文件的源頭,成立了內部調查組。在此過程中,調查人員查看了一名前BuzzFeed記者和一名《金融時報》記者的IP地址和其他個人數據,以及少數通過TikTok賬戶與這兩名記者聯系者的數據,試圖了解他們是否與涉嫌泄露機密信息的員工處于同一地點。
“字節跳動”總法律顧問Erich Andersen,最近在給員工的電郵中透露了調查結果:其公司內部調查組中一人辭職、三人被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崔一笛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