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扎根、向外生長,中國平安的綠色啟示錄

2020年9月,我國正式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面對洶涌而來的“綠色”浪潮,各行各業也開始積極轉型、迎接挑戰,為實現“雙碳”目標全力奔跑。

在中國平安,一條“內外兼修”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徐徐鋪開——2021年,平安集團全面深化綠色金融工作,宣布五年業務目標,明確到2025年,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規模達到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達到2500億元,并承諾2030年達到運營碳中和,助力國家達成“雙碳”目標。

大力推進綠色運營領域的探索創新,是2022年平安全力支持綠色經濟轉型的重大舉措。今年,平安啟動“綠色運營創新大賽”,開設“公司運營”和“大眾創新”兩大賽道,鼓勵成員公司設計科學的減排目標、策略和行動,合理降低能源消耗,同時號召全體員工共同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為碳中和目標獻計獻策。

大賽發起至今,平安旗下共有20家成員公司加入“公司運營”賽道,其中平安壽險前三季度碳排放量較去年同期降低超6000噸,排名第一;“大眾創新”賽道則吸引了近400人組隊參賽,共收到95個綠色運營創新方案,選題覆蓋業務運營提效、科技創新賦能、職場循環利舊、辦公環保節約等多個領域。

從綠色科技創新到綠色職場構建,從探索公務消費流程優化到鼓勵用戶參與碳普惠實踐……通過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綠色運營管理,平安主動肩負起了時代賦予的責任使命,在這一波“綠色”浪潮中奮楫前行。

向內扎根:以管理創新踐行綠色發展

新時代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平安以管理創新為突破口,通過自上而下的一系列自“綠”行動,為企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內驅動力,進一步挖掘平安的綠色低碳潛力,加快企業綠色轉型的步伐。

綠色科技,引領平安“心臟”建設

數據中心是企業業務運行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碳排放增長的“大頭”。平安積極響應政府節能減排的倡導,大力推動節能技術與產品創新,以綠色科技實力引領金融領域數據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實現降低能效、減少碳排放。

不久前,平安科技自主創新研發的“多樓層堆疊式間接蒸發冷卻節能創新技術”,在2022第十屆數據中心標準峰會上榮獲“2022年度數據中心科技成果獎一等獎”。而這項節能技術,也被運用到今年建成的平安觀瀾3號數據中心里。

作為平安的“心臟”,這個新一代數據中心通過了第三方功能性驗證測試和 PUE 驗證測試,成為中國首個實現PUE低于1.25的金融數據中心,預計每年可節省約1050萬千瓦時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406噸。

綠色建筑,樹立行業“雙碳”標桿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建設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對全方位邁向低碳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球最高的辦公建筑之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將舒適安全、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視為己任,從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入手,采取多種節能降碳措施,實現建筑全過程減碳。

通過高空取風、冰蓄冷制冷系統、熱回收系統及VAV空調系統、雨水回收及水循環系統等八大綠色系統的運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一年節約能耗共約710萬度、節約用水近4.1萬立方米。憑借在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出眾表現,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獲得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和LEED 鉑金級認證,同時榮膺國內外綠色建筑領域的最高級別獎項。

在成為行業綠色標桿的同時,平安也沒有停止實踐“雙碳”的腳步。在權威機構國際WELL建筑研究院(IWBI)公示的最新一批獲WELL HSR健康-安全評估認證的建筑名單中,平安旗下的杭州平安金融中心、上海平安大廈等10個項目赫然在列。包括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內,目前平安已有17個項目獲得該項認證。

綠色足跡,踏入碳管理新賽道

企業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也是碳減排的主力軍。如何摸清碳排放的“底”,從而更好地治碳、管碳、減碳,是許多企業在經營中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2022年,平安繼續布局碳管理賽道,開始了企業的碳賬戶探索。為了實現對經營各環節能源消耗及減排情況的高效管控,平安科技打造了“1+N碳賬戶”系統,對碳排放情況進行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通過1個碳賬戶中臺,賦能企業經營過程的N個碳減排場景,助力平安構建多元碳普惠機制、實施“雙碳”規劃管理。

除了記錄企業的碳排放情況,“1+N碳賬戶”也將員工的低碳行為納入體系,鼓勵員工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為公司增加碳額度,讓企業和員工在參與減排行動的過程中實現“雙向奔赴”。

綠色職場,打造低碳辦公環境

在平安職場,一場“綠色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支付機構,壹錢包創新綠色支付服務,與平安集團財務部攜手打造出以“數字化、無紙化”為核心的“平安財智云消費平臺”。針對企業公務消費的痛點,平臺在持續探索流程優化、服務提升及運營產品對外輸出、提升辦公效率方面持續發力,通過無紙化運營、差旅線上化等舉措,為公務消費打上“綠色”烙印,也為員工減少了公務出行的煩惱。

作為平安集團的全球后援中心,平安金服在今年年初制定了《深圳平安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綠色運營方案》,從“人員、硬件、標準、意識、管理”等五個維度入手,有效進行成本管控,積極打造綠色職場。截至2022年11月,平安金服2022年度試點單位洛陽分公司用電節約量為25.6萬余度,節省電費約25.6萬元;用水節約量為630噸,節省水費約3906元;設備配件維修及公雜成本節省約6.8萬元,累計節省職場運營費用約32.79萬元。

向外生長:用金融力量撬動低碳流量

對內,平安以一系列“自綠”行動助力“雙碳”進程;對外,平安則充分發揮綜合金融的優勢,通過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綠色低碳融入大眾生活,引導大眾成為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者和倡導者,激發社會各界形成合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綠色服務,貫穿保單業務全流程

服務是企業的生命線。作為業內保險服務創新標桿,平安人壽始終將“提供有溫度的服務”視作己任。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平安人壽的服務也迎來了新的升級需求——不僅要有溫度,還要有“顏色”。

依托金管家APP,平安人壽打造了全流程線上服務閉環,以綠色數字化服務踐行綠色運營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客戶提供更便捷、高效、低碳的“綠色”金融服務?!熬G色”服務覆蓋了核保、理賠、業務辦理、增值服務等四大環節。以客戶最為關心的理賠環節為例:通過AI智能讀取理賠資料,案件的審核時效由原來的0.5-2天時間提升至秒級,極大縮短了客戶從理賠申請到獲賠的等待時長。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平安人壽不斷提升業務線上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優化保單服務全流程的效率及體驗,為客戶節約了大量時間,也切實減少了紙質材料的使用和往返的碳消耗。數據顯示,全流程數字化服務為平安節省下來的紙張資源,疊起來比50個平安金融中心大廈還要高。

綠色平臺,助力大眾低碳生活

“雙碳”行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借助集團強大的科技優勢,平安銀行聯動個人金融消費行為和綠色低碳理念,將個人減排數據“可量化”,鼓勵用戶參與碳普惠實踐,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的低碳轉型。

2022年5月,平安銀行個人碳賬戶平臺“低碳家園”正式在平安口袋銀行APP上線?!暗吞技覉@”賬戶體系由平安銀行攜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是國內首個覆蓋借記卡和信用卡的雙卡碳賬戶平臺。

“低碳家園”向平安銀行信用卡、借記卡全卡客戶開放,用戶可以通過公交出行、地鐵出行、公共繳費、共享單車、新能源充電等日常生活中的綠色行為,累計碳減排量和綠色能量。

用戶可使用綠色能量兌換綠色消費券、助農產品或公益捐贈權益。

綠色行動,守護一方碧水藍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沿著“金融+公益”兩大路徑,平安普惠積極踐行綠色運營、支持綠色公益,在全國范圍內發起“美麗行動”系列活動,以善之力、以美之行,扛起了綠色生態的社會責任。

在貴州,超過9家分支機構積極響應平安普惠的號召,組織員工、客戶前往所在地周邊水源開展凈灘活動,累計在12個地州市開展40場凈灘活動,共計清理垃圾80公斤;在江西,平安普惠員工利用周末時間,奔赴贛江各支流開展多次綠色凈灘行動,為海岸線、河岸線做“美容”;在浙江,平安普惠發動金華、湖州、溫州、嘉興、紹興、臺州、衢州等7家機構參與凈灘行動,通過聯動社會公益組織、多地接力等方式,共同守護當地水域。

活動自發起以來,已經覆蓋超過110個城市,吸引超過3400名員工志愿者和客戶共同參與?!懊利愋袆印笔瞧桨财栈菀怨骀溄由鐣?、鏈接客戶的起點,也是中國平安將綠色經營和公益善念積極融合的一次嘗試。通過這一場碧水藍天“保衛戰”,平安也將綠色公益的理念扎得更深、傳得更廣。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不斷深化,中國平安的綠色發展之路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減碳方面,平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前三季度,平安集團用紙、用電、差旅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8萬噸,較去年同期減碳超10萬噸,按照一棵樟子松一年固碳10kg計算,相當于1000萬棵,約合10萬畝林地。

長期堅持可持續發展,平安在ESG層面的多年實踐和積累得到了境內外的廣泛認同。2021年,平安在全球碳披露項目(?CDP?)中獲評?A-級,為中國內地金融企業取得的最高評級。今年,平安的MSCI-ESG評級被上調至A級,位列綜合保險行業亞太地區第一名。而在福布斯中國首度發布的ESG 50榜單中,平安同樣位列其中。

平安的承諾正在照進現實。未來,平安將堅定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決心,充分發揮其在綜合金融、創新科技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自身綠色經營水平,推動都市生態綠色低碳發展,帶動更多消費者共同參與節能減排,一起擁抱“雙碳”時代。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