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收地500公頃,香港打算怎么做?

香港政府收地面積大幅增加,是為了配合當前新發展區的開發進度。新發展區,主要位于新界。

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則由13年大幅減至7年。

為改善“?房”等房屋供應問題,港府施政報告提出,將在未來5年提供3萬單位的簡約公屋。

責任編輯:馮葉

北部都會區預計將耗時20年建設。(視覺中國/圖)

土地和住房問題一直是香港社會的核心議題,亦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稱,土地問題重中之重,且政府已找到足夠土地,未來10年可興建達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出推算所需求的30.1萬個單位。

其后,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在記者會上表示,未來5年,香港將收地500公頃,當中有九成來自北部都會區。收地,主要指回收私人土地。

過去5年,香港累計收回土地不過120公頃,新計劃是過去同期收地面積的四倍有余。新一屆特區政府收地信心從何而來?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新聞組回復南方周末記者,在加強收地幅度上的最大挑戰,是收回土地時無可避免影響到相關范圍內的土地業權人及使用人。特區政府在過往幾年已在安置和補償上推出多個優化措施。

配合新發展區開發

香港特區政府想要收回私人土地,通常需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下稱《條例》),即現行香港法例第124章?!稐l例》規定,政府可以根據公共用途收回私人土地,但同時需補償被收地者。該條例被視為政府收地的尚方寶劍。

不過,這把尚方寶劍在過去使用得十分謹慎。

香港知名媒體《香港01》曾統計,從1997年香港回歸到2019年9月,特區政府引用《條例》征收土地總量為315.4公頃,面積相當于16.6個維多利亞公園,占全港公營房屋用地不足兩成。2000年到2018年的年均收地量基本在20公頃以下,其中又有15年小于10公頃。

上述報道還顯示,在港府收回的土地中,超過一半位于新界北區,超過六成面積涉及水務工程和相關基建項目,近三成用于公營房屋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伍美琴常年研究香港土地規劃問題,她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特區政府的土地發展慣常以填海為主,而非收地。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規劃署和地政總署的數據,截至2021年1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