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博士蔡聰:我相信每個生命都能擁抱更多可能性丨我信
“人都是有根的,然而有關殘障群體的歷史太少了。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歷史,也就沒有了根?!?br />
“以前我恨不得今天來了,明天就能改變世界,工作了十多年,我意識到,意識的改變是逐漸滲透的過程?!?/blockquote>責任編輯:吳筱羽
蔡聰
36歲的博一新生蔡聰很忙。除了完成9門課的學業、做研究和讀文獻外,他還做著在公益機構的培訓和一份雜志主編的工作?;氐郊?,蔡聰還需要輔導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做功課。
和同學們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蔡聰是個盲人。他的左眼視力不到0.01,只有微弱光感,右眼早已摘除,換上了義眼。
2022年,蔡聰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博士,讀的是傳播學專業。傳播,這個研究如何與人打交道的學科,蔡聰并不陌生。自他創辦中國第一本殘障群體讀物《有人》雜志已有9年,他還參加過《奇葩說》,一檔熱門的語言類節目,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辯論。前不久,他參與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項目,開發了一套針對媒體從業者的殘障意識入門課。
博士畢業后,蔡聰還想繼續從事公益機構的發展和殘障權利意識的傳播,要讓人們認識到,“殘障不是一種錯誤,而是人類多樣性的一種狀態”。
拒絕“宿命”
用讀屏軟件看文獻是件費勁的事。平日里,蔡聰習慣了用三倍速的語音讀屏在網絡上沖浪、收發微信消息,看文獻時卻不得不慢下來。聽人工合成的女聲用機械別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