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陽學習 ”“帶陽上崗”不應提倡:莫爭一時半會,當愛惜保養肉身
帶“陽”上崗,和剛“楊康”就勞作,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他人也未盡到“規避”的義務。有的人沒有基礎疾病,身體倍棒,因而覺得扛一扛沒什么。但在身體有虧的狀態下,人的大腦等器官的狀態是比較低下的,做事的效率可想而知。而有的人有基礎疾病,在“扛”的過程中,很容易引發意外。
責任編輯:陳斌
在很多人“陽”過之后,一種新的考驗也出現了。
一位微博主發了張同事拍的照片:一位行人踉踉蹌蹌走在下班路上。拍片者說,“感覺這位隨時都會倒?!蔽⒉┲饔纱烁锌?,很多“楊康”“楊過”已經重返工作崗位了,盡管他們還很虛弱。如果沒有特別著急的話,真沒必要這么快返回工作崗位。
此前,一則短視頻也引發熱議:某地一名6歲娃高燒40度還能流利背誦《滕王閣序》。網友開玩笑說,“傳說中的學習株”。但孩子的媽媽還是保持了清醒頭腦:希望孩子快快好起來,其他的都不重要。
這兩條信息,并不是孤立的。在地鐵上,我聽到兩位自稱某廠員工的青年男子的大聲討論,訴說自己不想復工但還是得拖著病體去扛;在親朋那里,我則得知,還有不少孩子陽著還得寫作業。當然,我也有過“瘋狂”的舉動,在“中招”期間,出于友情為朋友幫忙做事。我寫這篇稿子的時候,已經“楊康”數日,并且已經開始作自我反思。
作為一名全家“陽”過的人,我感覺,治病加休養才是走出病情困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