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對準爺爺奶奶”,年輕人隔屏守望故鄉

確診感染新冠的外公外婆需要轉運至方艙醫院。在監控畫面里,朱祎祎看見他們手足無措,馬上喊話,囑咐他們帶好充電線、常用藥,放好狗糧。

蔡耀因此前不知道,單調和無聊是奶奶生活的主調。她翻看監控回放,看見奶奶一個人在院子里的龍眼樹下,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一動不動。

當鏡頭被安裝在高處,年輕人以全新的角度看長輩——俯瞰著老人滿頭的白發,顫顫巍巍的、矮小的身體,蒼老,甚至是落魄。

家人想給葛小姐外公裝監控,外公扭捏著不肯答應。他害怕裝了監控之后就會“被觀看”,家里就得收拾,生活就“不松弛”。

責任編輯:譚暢

2022年8月,監控畫面中,蔡耀因的奶奶在院子里看雨。 (受訪者供圖/圖)

蔡耀因與奶奶的臨終告別,是在智能監控的鏡頭里完成的。

那天,蔡耀因感到很不安。一大早開始,她反復打開智能監控畫面,看看奶奶在做什么。

她在南京讀書,與在家鄉廣東潮汕地區的奶奶相隔1200公里。2022年10月,奶奶腎病急轉直下,重病臥床。但彼時南京疫情嚴重,蔡耀因只能隔著屏幕訴說思念。前一天夜里,她撥通了視頻電話,心中突然有預感——這可能是跟奶奶最后一個視頻了。

心揪著大半天,到了中午,蔡耀因收到感應般,一打開監控畫面,忽然看見奶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走掉了”。家人在床邊拼命呼喊著,蔡耀因也在監控另一端呼喊,泣不成聲。

用智能監控陪伴老人,不只是蔡耀因家的故事,也是悄然發生在城鄉的浪潮。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人數突破1億。年輕人試圖通過技術尋找養老問題的新出路,而智能監控正是他們的一個選擇。

2022年2月至6月,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武漢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斌在鄂西某農村開展調查,發現近八成村民在近三年安裝了智能監控。張斌告訴南方周末,這是個贍養老人的折中選擇,正在讓代際關系呈現出新圖景:智能監控成為連接代際感情的中介,甚至在重塑家庭關系。

在監控里看見故鄉

2022年武漢的春季,外婆在院子里摔倒了。

鄧柔剛生產完三個月,母親正在家幫忙照顧新生兒,突然接到一百多公里外同村人的電話。前一天,外婆關雞籠門,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腿部輕微骨裂。

鄧柔和母親無法馬上抽身,只能頻繁地打電話回家。為了照顧鄧柔的情緒,母親總是背著鄧柔打電話,語氣里滿是著急。她開始奔波兩地,周六早上出發回去看望老人,周日晚上又回來繼續照看鄧柔和小孩。

于是,鄧柔買了智能監控,寄回村里,安在外婆家的客廳里。這是鏡頭也是電話,一聯網就能“活”,鄧柔在手機安裝好程序,一連上視頻就聽見外公外婆在另一頭感嘆:“哇,還有這樣的好東西!”

往東800公里的上海朱祎祎家,智能監控原本是用來看寵物狗的。朱祎祎說,三年前,白色比熊犬“咖啡”被朱祎祎的母親帶給老人解悶,她為了看“咖啡”而在老人的客廳里裝上監控,但時間一久,透過鏡頭看外公外婆反而更多一些。

朱祎祎經常用監控和他們對話。2022年6月,兩位老人被通知確診新冠,需要馬上轉運至方艙醫院。在監控畫面里,朱祎祎看見兩位老人手足無措,就馬上通過監控喊話,囑咐他們帶好充電線、常用藥,放好狗糧,兩位老人這才冷靜下來。

“咖啡”獨自留守在家,老人牽腸掛肚,朱祎祎就經常截取監控畫面給他們看。她將小狗獨居18天的監控錄像剪成視頻,“咖啡”因此登上熱搜。畫面里,它總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