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一場久別的重逢:那些要在這個春節做到的事
人們終于又有了摩肩接踵的跨年。歡呼的人潮,炫目的燈光,堵車的高架,無數張向日葵般伸向明天的面孔。
歸家的期待從元旦開始蓄勢,等待20天后爆發出澎湃厚重的溫暖。因為忙碌,因為時差,因為種種阻礙,我們和故鄉之間的距離總顯得有些遙遠,好像越是關懷就越需要遠遠眺望。隔著視頻看到的皺紋沒那么分明,通過電話說出的“都挺好”有點虛偽,放下手機,生活中仍然缺了點什么,那是和久違的親人圍爐閑坐的煙火感。因為闊別已久,所以我們格外憧憬團圓。
這個新年,無數人開始暢想一個大團圓的除夕,缺失的每一次相逢終于可以填補完全:要和母親一起擦洗家里的每個角落,要跟父親像朋友那樣坐下喝杯酒聊聊天,要踏過稻田上每一寸結凍的土壤。
歸途中的每一顆心,帶著這樣那樣的愿景歸來,熱切期盼燈籠與焰火下的相擁——這個終于能夠與家人一同辭舊迎新的春節,值得每個人用心想象。我們找到了三位準備回家過年的年輕人,講述他們對這個春節的期待,他們希望用一次行動,與家人創造共同的春節記憶。
母親手機里缺的那張全家福
鋪開地上的蕾絲白紗,壘起來兩只巨大的禮物盒子,穿著蓬蓬紗裙、背天使翅膀的小女孩們輪流進入布景。打光、換姿勢、按下快門,這是李論的工作,從親子照到全家福,李論這位28歲的職業攝影師已經為無數個家庭留下了影像記憶。
春節是攝影師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無數家庭在辭舊迎新之時迎來團圓,全家老小穿上紅色唐裝拍一張全家福已經成為過年的固定節目,來拍寫真的少則三口之家,大多數四世同堂,逐次走進李論的鏡頭,心滿意足。
(拍攝全家福時的李論)
棚拍家庭照是流水線操作,大多數時候,李論的心情淹沒在忙碌的工作里。但一定有一天是不同的——在鏡頭里的一個個家庭面前,每一個沒有回家的春節都令她感到對父母的虧欠。
北漂的第10年,李論仍然清晰記得小學時與親人分離的孤獨感。李論的父母是更早的一代“北漂”,白手起家,拎著兩個包就踏上了進京的火車,開小飯店創業,一度賠得血本無歸,直到幾年后轉行做物流,經濟狀況才逐漸有了起色。
父母的陪伴是當時李論最大的心愿。2008年春節,李論獨自踏上火車,從千里之外趕赴北京的父母身邊,像圓夢一樣。十幾年過去,當年的小女孩已經可以獨挑大梁,但重要的春節中卻漸漸有了遺憾?!耙粋€人吃飯、看視頻都不會覺得孤單,最孤單的時候是看著別人一家特別團圓,就會想為什么我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這種虧欠在她拍攝的幾千張全家福中被放大得更加明顯。做了6年攝影師,李論卻從未給自己的家人拍過一張像樣的照片。
母親的朋友圈封面至今仍然是一張全家幾年前去云南旅游時的照片,是包車的司機幫她們拍下的合影,勉強算一張不合格的“全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親情就開始具像化,譬如大多數人微信里會有的一個群叫做“相親相愛一家人”,譬如全家團圓的一張照片。母親旁敲側擊地暗示過李論,“什么時候我們也拍一個人家那種全家的照片,穿著紅衣服?”她都隨口推脫,那下次有機會再說。
“我有時候覺得沒必要,用拍立得、用手機也是一樣的。但其實媽媽很需要那種儀式感?!碧峒澳赣H的愿望,李論多有愧疚。
為了儀式感,李論母親專門去提供免費攝影服務的銀行存錢,完整的妝發和影棚,“可能我們看著覺得影棚布置有點土,但媽媽的確很喜歡,不然她不會特地去的?!崩钫撜f。
于是,“給自己家里拍一張全家?!背蔀槔钫撛谶@個春節一定要做的事,為了完成母親的心愿,補償過去的缺失,也證明她們一家人無論多么忙碌,心還是在一起的。
即將到來的春節,李論感到一種和往常不同的新鮮。她回想起小時候全家親戚歡聚一堂的場面:爸爸從清晨就開始寫年夜飯的菜單,媽媽穿上早就準備好的“新年戰袍”,精心化妝。有一年她實在熬夜熬不住,睡著了,媽媽在半夜12點的時候把她叫醒,硬塞了一個餃子在她嘴里,讓她吃了再睡。
李論知道,這也是春節的儀式感,和那張遲到的全家福一樣,是今年春節她一定要完成的媽媽的心愿。媽媽的手機里將會多出一組團圓的合影,更重要的是,她將迎來可以常常和女兒見面的新一年。
像母親學做家鄉味的“學徒”
一個對業務水平有要求的廚師不會用老抽為五花肉上色,他們選擇用白糖炒糖色,這也是掌勺人的基本功。沾滿糖漿的五花肉在湯汁中燉煮多時,再放進晶瑩的紅薯粉,鐵鍋中“咕嘟”聲不絕于耳。東北的除夕絕少不了豬肉燉粉條的坐鎮,對徐鶴來說,豬肉燉粉條承載了家鄉特有的融洽社會關系。
離開東北12年的徐鶴,正是抱著這樣的情懷在自己的餐館菜單里加上了豬肉燉粉條在內的好幾道東北菜。每天用美食迎接各路客人,他希望能給對方帶來故鄉的溫暖。
有時候徐鶴自己掌勺,尤其是逢年過節給店里做員工餐的時候。同事里將近一半是東北人,但徐鶴始終沒法把這道菜做得滿意。
超市購買的豬肉,比不上父母花一整年精力起早貪黑煮豬食喂出來的;北京的鍋也和東北的不一樣,老家的鐵鍋更厚,燉菜更香;北京的鍋鏟和調料也和東北不一樣,掌勺的人不是母親,還原不了家里的味道。
徐鶴在懷念的同時感到歉疚,因為和父母的交流總存在時差。
“家里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往往是店里面比較忙碌的時候,忙完以后看手機才發現有兩條家里人打的視頻電話,根本就沒有聽到,但那個時候往往已經是深夜,農村的老人已經睡了?!?/p>
(深夜聽家人關懷語音的徐鶴)
在匆匆忙忙中,徐鶴已經兩年沒有回家,既沒能在父母需要陪伴時及時回應,也沒能在最該團聚的時候坐在他們身邊。
“這個春節他必須要回家了”,徐鶴決定。他要重新擁抱那片白雪覆蓋的黑土地,要坐在父母面前聽他們講這兩年里沒來得及跟他傾訴的家長里短。
最重要的是,他準備好好跟母親好好學一下豬肉燉粉條的做法,想到從前父母準備年夜飯的忙碌身影,徐鶴止不住的開心,他心里始終裝著這件事,馬不停蹄買好返鄉的車票。12年來他已經在異鄉為無數陌生人做了無數道菜,這個春節,他終于要回來給家人也做頓年夜飯了。
“我希望每個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都能找到家鄉的味道?!毙禚Q說。
母親非常高興他要回家過年了,同時不忘叮囑他,把“那個罐子”帶回來。那是兩年前徐鶴從老家過完年回北京的時候,母親親手腌的一罐咸菜。她仍然記掛著他愛吃的東西,還要給他再做一罐帶走。
你大概還記得《飲食男女》,為了一頓團圓飯,父親從清早就開始殺魚下油鍋、砂鍋燉老湯、剁肉做小籠,琳瑯滿目的飯菜隱含著一家人間不曾說出口的暗流。中國人,“吃”永遠是天大的事。
豬肉燉粉條的做法,也是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里最重要的事。
【這次送出的,不是快遞】
春節里的快遞總是異常的多。
酒水飲料、海鮮零食、衣服手機……成千上萬只紙箱里裝著人們為了一個歡樂的春節所做的準備,而無論城市鄉村,所有的“最后一公里”都寄希望于快遞員。
翁德智每天要輾轉六七十戶人家,送出上百件快遞,這是他來北京的第十一年。他已經看了太多的團聚畫面,而在三年沒有回家之后,他終于覺得自己也該留一個春節給自己的家人了。
對故鄉的牽掛,是一種隱藏在深處的情緒。社區居民看到翁德智春節還在工作,都會跟他說“新年好”。陌生的祝福聲轉化成對家鄉的思念,在午休和下班的時候集中爆發出來,“別人家都在團圓,但我自己的家人不在身邊?!?/p>
翁德智的手機里每天會有三四百個電話撥進撥出,但最多只有晚上八點后的一個視頻能留給遠在襄陽的家人?!八麄冎牢野滋烀?,”翁德智說,“白天家里人不找我,一般只有晚上打?!?/p>
(休息時與家人視頻的翁德智)
最愛張羅跟他視頻的是90歲高齡的奶奶,翁德智從小小的視頻框里看著她一天天變老,腰也日復一日地彎了又彎。有一天翁德智和她視頻,奶奶抱怨說,手機太舊了,視頻都不清楚,看不見我的孫子了。
翁德智突然意識到,自己給那么多家庭送去了春節禮物,卻沒有給自己的親人送出過什么。他至今記得還是孩子的時候,家人會在除夕前特地跑一趟銀行兌換連號的新鈔,裝在紅信封里送給他,寄托了家人對他的關懷。這幾百塊壓歲錢會在此后陸陸續續變成書桌里的武俠小說、學校門口的炸雞柳,給他帶來長達一年的快樂。
“今年過年我要跟他們在一起,”翁德智下定決心,“而且我要給每個人都準備一份禮物?!?/p>
購物清單已經列滿:給老人的保健品,給老婆孩子的新衣服,再帶點北京的烤鴨和稻香村的點心……最重要的是給奶奶的新手機,這一次他要換個大屏幕的,讓奶奶看他看得清清楚楚。
節儉了一輩子的奶奶又猶豫起來,她怕孩子花太多錢,不劃算。
“正好京東有以舊換新活動,把舊手機回收掉可以抵一部分,我跟老人說了,這個不吃虧,還省錢呢?!蔽痰轮顷种割^算賬,賺的是辛苦錢,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岸乙粋€月內都能享受‘無憂試’服務,如果對手機不滿意可以直接申請退貨,哪怕我第一次買不好也能換?!?/p>
現在他最期待的就是踏上回家的火車,沉甸甸的箱子里裝著他對每一個親人的愛,這是他暌違三年的春節,像一個重新出發的信號,無論手機還是生活,一切都是新的。
(點擊觀看:《在一起,辭舊迎新》視頻)
和家人在一起的辭舊迎新,每個瞬間都是美好的回憶。一起做年夜飯、一起堆雪人、一起貼上福字、一起為長輩拜年……新年將至,南方周末聯合京東以及眾多手機品牌發起“在一起,辭舊迎新”主題活動,號召大家在這個新年和親人在一起,完成“新春最想做的事兒”。
作為承載情感最重要的載體,手機連接著親人的關懷、朋友的掛念、愛人的思念,在沒有見面的日子里,每個電話每條消息都是真切的問候,和每個人的聯絡都不可或缺。辭舊迎新之際,不妨將他的舊手機換掉,送上一份實用的手機年禮。
為了幫助大家讓舊手機物盡其用,實惠購新機,京東年貨節期間推出至高可抵1400元手機以舊換新補貼,還可享受“30天無憂試”服務,不滿意可申請退貨,給你放心試用的機會,省錢又省心。1月5日京東年貨節手機超級品類日,還有更多驚喜和福利,等待每個正在籌備禮物的你。
寒冬已去,春天將近。在這闊別已久的春節,遠行的游子已經迫不及待要踏上歸途。這個春節,與以往任何一個時刻都不同,這一次人們終于能夠和親人相聚,去圓那件籌劃已久的“春節里最想做的事”,那是春節賦予中國人最重要的意義。距離春節還有不到20天,你準備好了嗎?
評論區寫下你新春最想和家人做的事,參與#在一起,辭舊迎新#主題活動,我們將抽取3條優質評論,送出3份精美小禮物。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