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研討會暨南方周末城市論壇圓滿落幕
6月30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研討會暨南方周末城市論壇在武漢舉行。該研討會由南方周末報社與武漢市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武漢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樊志宏主持,匯聚知名學者、業界翹楚、研究智庫及傳媒業界代表,共同探索“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與路徑?,F場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重磅發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白皮書2022–后疫情時代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從消費多樣性視角出發,深刻洞察后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的消費趨勢,系統闡述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區域分化、未來圖景、政策導向。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樊志宏
“十四五”開局之年,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試點。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從長遠看,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從當前看,這是穩定經濟大盤、促進消費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蔽錆h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吳天勇在致辭中闡述了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獨到見解。
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吳天勇
吳天勇認為,武漢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區消費中心、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龍頭城市,近年來國際知名度穩步提升,消費繁榮度顯著增強,商業活躍度持續升溫,到達便利度明顯改善,政策引導度日益完善,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責任向先進城市看齊,加快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武漢在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需要進一步突出長江文化的重要引領性作用,在長江主軸核心區規劃建設可承接國家級、國際性重大儀式活動的永久會址場所,構建世界級文化文明地標,為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和文明新形態的育成提供重要活動空間支撐。
在消費成為城市未來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背景下,今年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推出了“預見新消費”專題,呈現當前中國主要城市的消費特色。南方周末總經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長姚偉新在致辭中表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利于全面促進消費增長,培育以消費為動力的新增長極,是順應歷史發展新階段的選擇。后疫情時代,國際經濟環境錯綜復雜,城市需要更好發揮消費作為經濟發展“壓艙石”的作用。
南方周末總經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長姚偉新
在研討會現場,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戴春晨正式發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白皮書2022–后疫情時代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以下簡稱《白皮書》)。
戴春晨指出,中國已經進入繁華絢麗的商品經濟世界,消費品的豐富,消費業態的繁博,生產及消費者的多元,共同構建出紛繁復雜的消費多樣性。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戴春晨
《白皮書》指出,消費群體畫像正在往更小眾更細分的亞文化圈層,千禧一代、Z世代是大型城市的消費群體,“銀發”一族則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一“老”一“新”的消費品牌不謀而合地走上了創新之路;另一方面,消費政策具有明顯的集成化特征,地方政府不再局限于關注商業街區建設與培養中小商戶,進入了更多好政策匯融如一的境地。
為了辨別不同區域、不同城市的特征,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通過構建模型,并選取48座城市作為樣本,研究顯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者省域的中心、副中心城市集聚在三大象限,而高消費能力、高消費傾向的“雙高”城市則較為稀缺,僅有廣州、長沙、佛山等少數城市。
繁雜的數據描繪出了城市通往繁榮途徑,戴春晨在演講的最后總結了四點結論:一是當前是國內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適當時機;二是政府要解決科學化的問題,推動城市個性、產業特色以及與不同產業深度融合的戰略設計。三是營商環境是創建行動的前提條件,地方政府的監管審批速度要跟得上新型消費的發展速度;四是一定要提振消費者尤其“Z世代”等新群體的心理預期,讓人們敢消費。
新發展格局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意義重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以《疫情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著力點》為題進行演講。她表示,在疫情沖擊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促進消費恢復,應緊緊圍繞“保主體、重創新、補短板、促開放、推改革”發力。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出發,闡述了在當前中國經濟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消費中心城市的內涵。他認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服務消費的品質和多樣性,以服務消費帶動人口吸引力和城市競爭力。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羅知通過分析武漢消費數據發現,提振消費存在居民“報復性儲蓄”、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民生性支出不足等難點。此外,羅知指出在發放消費券時,需針對不同收入群體制定不同的政策,以確保消費券發放“叫好又叫座”。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羅知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前灘綜研)院長何萬篷以《大消費、大商務格局下的城市大事件策劃》為主題演講,闡述了大消費的典型特征:消費者直奔場景,消費品與消費場景既要接地氣,也要接“陽(洋)”氣;大消費要依托大商務、大平臺,善于策劃城市大事件,吸引國內外大量消費者。
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禹建湘分別總結分享了廣州與長沙在建設消費中心城市中的寶貴經驗。王先慶指出,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突出體現了獨特性、體系性、協調性和實施性;禹建湘闡述了長沙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的路徑。
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
此外,贏商tech城市商業地圖負責人黃靜,基于商業大數據重點分析了主要城市和商圈的首店經濟發展趨勢,并指出因城施策才能推動首店經濟“長紅”。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二級巡視員吳永保在演講中闡述了武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三個層次,并提出了努力建設引領消費新品新潮的標桿城市、全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內外貿一體化創新發展的示范城市三點建議。
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二級巡視員吳永保
具有啟發性的觀點相互碰撞引人入勝,源于實踐的鮮活案例也在陸續上演。
在研討會的舞臺上,湖北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楠,卓爾智聯集團副總裁、漢口北集團總裁曹天斌,武漢漢口鎮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國舫,中國工商銀行湖北分行銀行卡中心總經理吳赟,服裝設計師、武漢井鹽文化潮流合伙人熊慧穎,分別從不同行業、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了自己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不同見解。
除了精彩紛呈的嘉賓發言,研討會當天南方周末研究院邀請多位專家代表擔任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并為其頒發聘書。
南方周末研究院特聘專家聘任儀式
作為以“影響力、研究力、市場力”為建設標準的媒體型智庫,南方周末研究院于2020年6月成立了城市(區域)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研究中心深耕城市區域,已推出一批“深度與廣度并存、研究與傳播并重”,有質量、有影響的智庫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