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放生鯰魚遭索賠:若理性不存在,則行善無功德丨快評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愷辰
一女子在常州長蕩湖放生2萬斤鯰魚,結果鯰魚非但沒有成活,反而大量死亡,危害了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公訴機關向其索賠9萬處置費?!胺派比莵砺闊?,恐怕是這位“善人”始料未及的。
放生者認定放生是“做功德”,也是為己積累“福報”的祈福之舉。這些年來,放生的類型花式百出,從一開始的水生生物延展到“放生礦泉水”。廣義上的“功德”也不止放生,還有“向飛機螺旋槳里扔硬幣”這樣從一開始就讓人啼笑皆非的行為,既危害公共安全,連理論上的“功德”也難以積攢。
“放生”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行為,甚至還與當代興起的環保主義運動合流,成為頗為時髦的流行亞文化行為。根據環保主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