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供暖企業“限熱停熱”風波背后:成本端市場化與供暖價管造成的擰巴
政府應該做的就是放開供暖企業準入并放開價格,然后別插手。政府插手之后,反而讓人們多了一些錯誤認識和不切實際的期待,認為這就是公益事業、民生工程,所以無論如何就是不能漲價。
責任編輯:陳斌
2023年1月4日,黑龍江鶴崗再次沖上熱搜:當地一家供暖公司發布“限熱停熱”通知,稱從去年煤價就開始暴漲,該公司曾多次向鶴崗市、寶泉嶺園區辦等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調價或補貼,但始終沒有答復。公司稱,去年賠了七八百萬元,現在無錢可賠,將于5日8點開始限熱,直至停熱,提醒居民做好防寒防凍措施。
鶴崗地處中國最北端,現在室外最低溫度超過零下20度,這個時候停暖的結果很嚴重。隨后當地政府緊急介入,約談供熱站負責人并實地調查,并表示發現個別供熱企業儲煤力量不足,并要求供熱企業加大儲煤力度,保證居民取暖質量。很快,這家公司發布了一份承諾通告,表示認識到供熱是民生工程,承諾不會限熱停熱,一定遵章守信,確保居民溫暖過冬。
事情看似就這么簡單又快速地解決了。但如果這么容易解決,需要把事情鬧大嗎?
其實,這家公司這么做的原因就是把矛盾公開化,對當地政府造成壓力,促使其提供補貼或同意漲價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