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如何在都市生存?社會學者嚴飛的“都市新藍領”調查

(新一代外來務工者)期望值相對來講更高,但是獲得感又比較低,所以更容易遭遇挫折,遭遇迷茫的狀態。

今天人和人之間會進入一種越來越陌生的疏離狀態,這是大都市所帶來的一種特性,一種陌生社會特有的矜持。積極的一面是,這會帶來一種對于個人邊界、個人隱私的保護。但另一方面,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感覺到深深的孤獨。

責任編輯:李慕琰

廣州,工地上搭架子的工人。 (視覺中國/圖)

2020年,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組建了“都市新藍領”課題組,把目光投向了一、二線城市的外來務工者。他們內嵌在大城市公共生活運轉系統中,卻常常被忽視。嚴飛試著以自己的日常生活為半徑,找到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外來務工者。他和家政阿姨、菜場的菜販、小區物業、裝修工人像朋友一樣聊天,一點點拼湊他們的私人生活史。

田野對象里,軍軍是一位頗具代表性的“都市新藍領”。嚴飛認識他時,他還是一個17歲的少年,遠在1400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念書。軍軍的父親是一名北漂裝窗工人,從小學到高中,軍軍一直留守在老家。2020年高考,軍軍第一志愿填報了中國傳媒大學,心愿很樸素:中傳的校址離父母住的雙橋近,一家人可以在北京團聚。最后,軍軍被本省一所農學院校的冷門專業錄取,他考慮再三,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成為一名新北漂。

剛來北京時,軍軍做過小區保安、超市拉貨員,在餐廳當過服務員,但都無法長久做下去?!肮ぷ鲝姸忍蟆?,嚴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第三代進城務工人員的特質,“出生在城市里,不會像父輩一樣做初級勞動力的重體力活”。軍軍告訴嚴飛,他剛來北京時,最喜歡加繆的《異鄉人》,“畢竟是外地人來到北京,會覺得自己就是異鄉人”。

軍軍的爺爺是第一代裝窗工人,從江西跑到浙江,父親留在當地讀書,長大后繼承了爺爺裝窗戶的行當。如今,軍軍也子承父業,成為這個家庭的第三代裝窗工人。

2022年4月底到7月,因為疫情,軍軍一家在雙橋的小門店關了很長時間。和軍軍交流時,嚴飛感覺到對面的年輕人流露出想讀書的念頭,但既然已經走出學校,再回去不符合主流趨勢,“大家都出去打工了,你為什么還要再回來讀書?”

期望又傳導到軍軍的下一代身上。軍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留在身邊,不用像他一樣變成留守兒童。

嚴飛將這些觀察寫進新書《懸?。寒愢l人的都市生存》里。2022年12月,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其實他們從來都不是盲目地流動”

南方周末:你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北京,來自江西的做門窗的,大多聚集在朝陽的管莊;來自安徽的做裝潢的,大多集聚在順義的李橋村和半壁店……為什么會產生類似的地域聚集現象?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這些城中村的功能是什么?

嚴飛:1990年代對于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標記就是“盲流”,盲目的流動。但其實他們從來都不是盲目地流動,一定是基于鄉緣、業緣、地緣、宗緣、血緣這樣傳統的紐帶,有目的地流動。一定是傳幫帶,我的親戚、朋友、同學來到這里打工,所以我也會來打工,慢慢地大家就匯聚在一起,同鄉聚居就形成獨特的鄉緣社區。鄉緣社區一開始是一個小的社區,慢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