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戲與一群戲劇人的突圍
“更重要的是,當這束光出現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追上這束光,有沒有足夠多的創作者和熱情推動,讓小火苗點成一團篝火,可以更深地更穩固地扎在這片土地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一只猿的報告》
聚光燈下,演員李騰飛臉上身上的汗滴清晰可見,呼吸尚未調勻的他,將觀眾送上的鮮花拋擲給熱情的觀眾,表達感謝。
2022年12月28日,(左起)李騰飛、郗望與鼓樓西戲劇制作人韓莉在《一只猿的報告》 演出結束后跟觀眾交流
2023年1月2日下午,鼓樓西劇場獨角戲《一只猿的報告》第三輪演出告一段落。所有的百感交集,都化在了斟滿的熱紅酒和結實的擁抱里。
因為新冠疫情和防控政策,這輪演出從原定時間2022年國慶至今日終于完成,經歷了至少三次延期。而在2022年漫長的三百多天里,民營劇場鼓樓西也從《一只猿的報告》獲得的熱烈反響,生發出《象棋的故事》《吉他男》等多部獨角戲和相關的戲劇節策劃。一個人的傾力演出,小團隊的精心打磨,令這群戲劇人在特殊時期探索出一條“別樣出路”;而創作伙伴們的靈感火花四濺,以及彼此間關系的升華,對戲劇藝術的深度理解,則成為他們在困境里的“意外”收獲和治愈自身的力量。
成為“一只猿”
開場音樂漸弱,近乎黝黑一片里,一個身穿大號西裝、別著紅領結的男人弓著背,踮著腳,踱步上臺。
在之后的幾十分鐘里,“做報告者”的身份貫穿始終,但他卻極少“安分”:斜肩、跺腳、瞪眼,吃虱子,扭屁股,要么一只手臂高高揚起,或從翻滾、咆哮迅疾地回到半蹲姿勢,驚恐、好奇、馴服的眼神,交替流露。
哦,這原來是一只被囚禁的猿猴紅彼得歷經千辛萬苦,通過模仿與“學習”,成為人類的過程。
有觀眾形容,《一只猿的報告》主演李騰飛是在用骨骼表演?!翱瓷先?,他的骨骼完全彎成了猿猴的形態:脊柱前彎,股骨后翹,上肢長于下肢,行走為臂行。我能聽到他骨關節的響動。加之他聲音上的功力——逼真的猿啼,臉部肌肉的訓練——野性的抽搐,說實話,我已經無法分辨他是人是猿?!?/p>
李騰飛個頭不高,肌肉健碩,不是舞蹈表演者中常見的瘦高體形,但從舞臺上的各種騰挪、空翻、大開大合的動作到戛然停住,可見其穩定性和柔韌性?!八俏艺J識的國內身體條件極好也最愛惜和善于挖掘身體的演員?!睂а蒇涣哔澝?。
“你從小便意識到自己身體條件的優勢嗎?”我問李騰飛。
“談不上優勢吧,我只是特別喜歡利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表達一些語言之外的詩意?!?/p>
在《一只猿的報告》里,無論是紅彼得回憶自己可能掉入海水中的游泳姿態,還是在舞臺光束下、展現出的一只猿如何從爬行、半蹲,進化到直立行走的人,都呈現出了一種難以名狀的“詩意”。
童年時的李騰飛便向往空氣豐沛,生靈繁茂的地方。之后,他又在工作坊里習得了如何捕捉動物身上,乃至風、火、氣、黏土等物質中蘊藏的氣質、神韻。
為了參透猿猴的姿態,他去了十多次北京動物園。隔著玻璃,他和它們一起抬頭,努嘴,左右搖擺身體。只是,猩猩和游客已經沒有太多互動了?!八鼈兩聛砭捅挥^察。每天只有下午3點吃飯,那之前半小時是最激動的。會看看廚房有沒有吃的,有沒有人備菜?!?/p>
或許因為他去得太頻繁,有一只叫思思的母猩猩,引起了他的注意,而他也引起了思思的注意?!八吓吭诓A峡慈?,看小孩兒怎么吃東西,看大人怎么照顧小孩兒。就感覺它對外面人類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嫉妒似的,還有些憂郁。它可能意識不到自己一輩子只能待在這里?!?/p>
到底是誰看誰呢?李騰飛覺得,其實我們身邊的“猩猩”還挺多的。這部戲的主題,也跟現實里人的境遇有多種層面上的相似。而“Listen to your inner ape(傾聽你內心的猿)”,正是這部戲劇的英文名。
“尋找出路”
《一只猿的報告》改編自卡夫卡的短篇《致某科學院的報告》?!耙粦稹逼陂g,敏感的卡夫卡感受到時代的變化,人類的未來邁向不可逆轉的泥淖。他用文字揭示出人類逐漸異化的處境,和從迷茫,恐懼轉向絕望的心境。
《一只猿的報告》里,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進化之路”場景
在郗望看來,原作和他想表達的核心是馴化與規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