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楓的2022書單
羅新教授借助出土墓志,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一位卑微的小人物在歷史大變局中突然擔荷起意外的重任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與父親的奧德賽》,[美]丹尼爾·門德爾松著,卓雨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
一個八十一歲的倔老頭兒,每周從紐約開車或乘火車去巴德學院(Bard College),和大一新生一起上兩個半小時的研討課,精讀荷馬史詩《奧德賽》。任課教師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子。老爺子之所以要旁聽,是為了圓自己年輕時代古典學的夢。老爺子在課堂上對兒子不留情面,經常愣頭愣腦地提些讓人難堪的問題。比如,他對主人公奧德修斯的品行極為不屑,指責這位希臘英雄整日哭天抹淚的,還婚內出軌、愛吹噓。父親的耿直讓門德爾松教授深感維持課堂秩序之艱難。但閱讀和討論《奧德賽》,潛移默化中增進了父子間的理解,他們最終搭乘游輪,沿著奧德修斯的返鄉路線,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這本書記述了一門課、一部史詩、一對父子、一次游歷(an odyssey)。書中有對復雜學術問題的扼要解釋(比如“荷馬問題”、古典語文學),有對課堂討論的生動記述(讀者相當于旁聽了美國文理學院的文本精讀課),有對老爺子一生經歷的回顧。所有這些課程之外的內容,都以閃回、嵌入、插敘的方式融入到一個學期的討論中。
讀慣了學術著作,再讀這樣融合經典閱讀、學術普及、父子關系、人生感悟的書,要想不受觸動,是完全不可能的。對《奧德賽》情節越熟的讀者,年齡越大的讀者,就越容易讀出更多滋味來。但不熟悉史詩的年輕讀者,讀來也會受益,因為自己也會衰老,會有明白人生苦楚的那一天。老爺子解釋為何要來旁聽,說了一句話:“在死之前,是時候重讀這書了?!睒闼氐谋磉_,讓人心頭一驚。
作者描述的課堂討論,很能見到通識教育、人文主義閱讀的基本特點:從經典文本中不加過濾、毫無難度地直接抽取人生智慧。按照這樣的預設,史詩如同一面鏡子,每個人談論它,就仿佛在鏡子面前站一會兒,映射出一小片自我。你讀文本,也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